近日,一则关于“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消息引起全国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成都等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在济南,多位家长及老师也向记者表示,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对家长和学生不做强制要求。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2019年,教育部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建设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就是将安全常识通过视频、图片、答题等方式展示,让学生获得直观体验,更好地掌握相关安全知识,从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安全教育水平。本来非常好的一件事,但在各地的实际操作中,却变了味。常常有家长或教师反映:“强制完成”“完成率纳入教师和学校评比”“学习内容超出学生实际知识水平”“都是家长在答题”等,甚至有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代打”名义,为家长提供有偿“打卡”服务。种种怪相,使得安全教育平台APP打卡,被更多的人质疑为增加教师、家长、学生负担的形式主义。很多家长认为,强制学生上安全教育平台学习,既影响孩子的视力,又增加孩子的负担,而且没有多大效果。更有甚者,不少家长不堪孩子所累,经常替孩子刷课打卡。除了小学,有的幼儿园也要求进行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然而,孩子太小,根本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于是又成了家长代为打卡。在这其中,无可奈何的还有老师,因为是上面布置的任务,只能督促家长打卡,于是家校间相互埋怨。
“安全教育平台打卡”沦为形式主义,且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负担,早已失去了教育意义。如今,各地纷纷取消打卡要求,切实减轻家校负担,可谓皆大欢喜。然而,仅此还不够,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应举一反三,进一步全面清理不合理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减轻教师、学生与家长的负担,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当然,取消打卡并不代表放弃安全教育,而是要采取更为务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认知安全知识,掌握安全保护技巧。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安全教育,应该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技能、让学生多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