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竹园
妙趣花轿联
乡间瓜地
酷暑
下一篇4 2022年8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童年的竹园

安徽合肥 王唯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全家下放农村,那年我12岁。从城市到乡村,对于我这个城里娃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奇,特别是新家的后窗外就是一片竹园,每天早晨,有好多鸟儿在竹林婉转歌唱,我趴在窗口张望,鸟趣竹趣乐趣便油然而生。

新家安好,父亲马上给我们兄妹三个办好了入学手续。那时小学没有家庭作业,放学回到家把书包一扔,竹园就成了我们最好的去处。我们最喜欢雨后钻进竹园,因为雨后的雨珠悬挂在一片片竹叶的尖尖下,我们凑上去伸出舌头,一颗接一颗地品尝着雨珠的味道。有时和同村的小伙伴们相互摇动竹竿,雨珠纷纷坠下,落在头上、脸上和衣服上,感受到一阵阵清新舒爽的微凉。

竹园的竹子不粗,但用途广泛。竹竿直接可用来晾晒衣服、挂蚊帐,剖开的竹篾可以编竹筐、箩筐、畚箕、筛子等生活用具。有的人家还用竹子修建茅屋或扎个篱笆、围栏。父亲请村里的老篾匠严老爹给我们家编了一张竹席,因竹片样式酷似麻将牌,故又叫麻将席。在麻将席上面睡久了,赤裸的后背会留下竹块的印痕,像披了几排麻将。麻将席陪伴我度过了八个夏季,直到我离开村子返城。

我看过严老爹做竹器。他手执一根削去了枝叶的竹子,先把竹子的上端劈开,然后横竖各一刀,均匀分成四份,把一个十字形的小木楔子揳进竹子顶端的裂缝,用刀背轻轻在楔子后面赶着,竹子迎楔而破,遇着竹节时发出“嘭、嘭”的脆响,那是竹气释放的声音,看得我十分入迷。

剖开后的竹子,第一层叫竹青,第二层叫竹黄,第三层叫竹拌。竹青最具韧性,是编织竹器的上乘材料;竹黄的韧性次之,通常被用来编织一般器具;竹拌缺乏韧性,易碎易断,基本派不上什么用场,通常被用作柴烧。

竹园冬暖夏凉。因为竹叶茂盛,夏天太阳晒不进来,午后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纳凉的地方。一块塑料布在林间一铺,坐在上面尽情地玩游戏,玩具大多与竹子有关,有水枪、弓箭,还有一种能发射“子弹”的竹筒枪。冬天四周竹林环绕,冷风吹不进来,中间空地处暖阳高照,我和小伙伴们玩斗鸡、打扑克、捉迷藏,大呼小叫,不亦乐乎。

夏天傍晚,家家户户的门口最热闹,小家伙们早就将饭桌搬了出来,等待大人们干完农活回来,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饭。天刚暗下来,从竹园飞出了许多绿色的蜻蜓,个头很大,它们围着桌子周围上下翻飞,追逐准备咬人的蚊子,赶在天黑前,美美饱餐一顿。夜幕降临,萤火虫闪亮登场,它们带着光亮而来,在竹园和屋前屋后闪烁,为夏夜增添了梦幻的色彩。

我陪同小伙伴们卖过鞭笋。阳春三月,春雨绵绵,一夜之间,竹园里的鞭笋一下从地下钻了出来,像一支支尖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贫困。所以村里的小伙伴们一大清早起来,在竹园里蹶着屁股一根一根掰下鞭笋。除了留少数自家吃外,大部分都拿到镇上去换了钱。卖笋须趁早。太阳一出来,鞭笋的水分就会很快被蒸发掉,看相不好,不是蔫了就是瘪了,很难卖出去。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每逢上菜市场买菜,碰到春笋,我总会买上一些,不为别的,只为当年——我也曾经掰过鞭笋的那一份经历与情怀。

苏轼赋诗咏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虽然我离开那片竹园多年,可每次见到竹子依旧觉得十分亲切,特别是巧遇悬挂在竹叶尖下的雨珠,都会情不自禁地伸舌品尝,然后闭上眼,回味一去而不返的童年。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