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智能手表“护娃”不“坑娃”
让自己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处理复杂问题最高明的方式
治理违规“黑竞赛”,还需监管打好“组合拳”
明码实价不能脱离计量习惯
下一篇4 2023年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儿童智能手表“护娃”不“坑娃”

谢庆富
“卖点” 王恒/漫画
 

儿童智能手表因功能实用、趣味性强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随着市场蓬勃发展,其暴露出的问题同样引发诸多关注。不少家长反映,儿童智能手表存在功能冗余、诱导消费、侵犯隐私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儿童“手腕上的安全”亟待守护。(2月7日《工人日报》)

家长愿意给孩子配备儿童手表,看中的是它“能语音、能视频,还能精准确定孩子位置”。孩子喜欢佩戴儿童手表,则是因为它“能拍照、能交友,还能玩游戏”。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孩子眼中的儿童手表的优点,恰恰是家长心中的缺点。

如果说儿童手表具备的“能拍照、能交友,还能玩游戏”功能令家长讨厌的话,那么其“能消费”功能则令家长感到十分愤怒。儿童手表里的很多应用程序存在诱导儿童消费问题,厂商开通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在家长不知情或难以管控孩子的情况下赚取“黑心钱”。

儿童业态向来是厂商的“捞金法宝”。儿童智能手表市场广阔,厂商自然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在应用程序上大做文章。厂商“在商言商”没有错,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依法依规经营。

儿童智能手表的使用人群是儿童,儿童智能手表应用商城的管理与设置应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广告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厂商往儿童智能手表中添加功能,通过各种应用程序诱导儿童消费,不仅触碰了道德底线,而且逾越了法律法规底线。

儿童智能手表存在诱导儿童消费等情况,从“看娃神器”变成“坑家长神器”,令人忧虑、痛心。儿童的不自律、家长的监管不到位、厂商的利欲熏心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位等,都是造成儿童智能手表乱象丛生的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让孩子远离“坑人”的儿童智能手表,家长责无旁贷。对厂商来说,要对产品的硬件和软件严格把关,坚决杜绝毒害儿童的产品流入市场。对职能部门来说,要设置儿童智能硬件市场应用程序准入基本标准,加强内容审查,禁止违法不合规的应用程序进入市场。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担当起关爱呵护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儿童智能手表才能“护娃”不“坑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