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年盼新衣
编外“政治指导员”
炆蛋
3上一篇 2023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炆蛋

安徽合肥 吴中伟
 

“不吃炆蛋,不算过年!”老家人爱吃炆蛋,很早就有这样的习俗。清代姚兴泉在《龙眠杂忆》中写道:“桐城好,祀祖洁晨兴。欢喜团堆春果盒,金银花灿上元灯。炆蛋热腾腾。”炆蛋是家家户户最便于制作的美食之一,端一盘热气腾腾的炆蛋待客,也是饭桌上最常见的风景。

一般在年三十晚上,主妇们便开始忙碌张罗着。乡村不缺鸡鸭鹅等家禽,在鸡窝里取新鲜、个头大小均匀的鸡蛋用水洗净,先是在铁锅里加上大半锅水,将鸡蛋一个个从锅沿滑入,防止碰撞、破损,用小火慢慢煮,以免火势太大,鸡蛋炸裂。再将煮熟后的鸡蛋捞起来放在盛冷水的盆里浸泡一会儿,便于剥壳;也有将蛋壳细细敲碎的,便于吸收卤汁。有带壳炆的,也有剥壳炆的。最好将鸡蛋放入瓦罐里,配上少许盐、陈茶叶、八角、桂皮、酱油、香叶等,加温水后,小火炆煮。火苗欢快地跳跃着,舔舐着罐底,鸡蛋在浓汤里上下浮动,唱着歌儿,直至颜色渐渐加深,变成深褐色。香味从厨房飘逸出来,氤氲在空气中,在鼻翼尖久久萦绕着。

每一枚鸡蛋在炆火慢煮中都形成了自己的纹路、秉性、气度,那么的似曾相识,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我还是喜欢带壳炆的,剥开外壳,光润如玉、形态各异的纹理,像极了纷繁复杂的人生。通常,我会先吸吮蛋壳里的卤汁,手指、口津顿时生香。那时没有成品的卤料包,各种配料的选用、配比、分量的多少都靠主妇们自己拿捏,因此炆蛋的味道自然也就千差万别,各有千秋了。正月初一,先到二爷家拜年,再去大伯家。一桌子茶点、瓜子、糖果。炆蛋成了主角,我们都叫“元宝”,摆在方桌正中央。大人们吃了,发财;孩子们吃了,学习进步。炆蛋拿在手里,日子便充盈起来,五香十色,符合人们追求圆满、渴望招财进宝的愿望。最喜欢吃的是蛋白,咸津津、香喷喷的,比平时过生日,母亲煮的清水鸡蛋好吃得多,蛋黄吃了两三个之后,便不想再吃了,于是偷偷地丢在一边。父亲总是忙不迭地拾起,放在自己碗里,朝我瞪着眼。现在想来,在当时并不富裕的乡村,浪费着实让人心疼。

正月初三初四,拜年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走亲戚一上午要跑好几家,赶趟儿似的,有的不在吃中饭,就是“鸡汤下挂面”也很仓促,便热好炆蛋,泡上一杯浓茶吃将起来。那个年代零食少,炆蛋不仅解馋,还管饿。乡村人好客,非要吃上几个热炆蛋,喝上几口香茶才行,不然总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大家一年到头,都是各忙各的,也只有正月里才能碰面、叙叙旧。

后来,在天城中学读书时,炆蛋外加一块卤干子才5毛钱,总要卖菜的大姐舀上一勺子卤汤。回想起来,真香啊!味蕾还泛着鲜美呢!

现在成品的卤鸡蛋,一个个被精致地密封包装起来,堆放在超市的食品角落。早点摊的炆蛋总觉得煮得不够入味,要么摆放时间太长,散渣渣的,少了入口的滑嫩。

一大早,母亲就在厨房忙活起来,热炆蛋、摆茶点、下挂面。闻着熟悉的香味,年——还是记忆中的模样……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