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人休闲讲文化
农舍里老鼠的故事该怎么读?
3上一篇 2021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舍里老鼠的故事该怎么读?

■ 马 力
 

创作与阅读是整个文学创作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创作在阅读之先,没有创作,就谈不上阅读。可是反过来,若没有阅读,创作就远远没有完成,连完成一半都算不上。在德国接受主义美学家姚斯看来,文学作品意义的生成,不仅取决于作家的创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倘若一部作品诞生以后就束之高阁,无人阅读,它的意义就等于零。只有当它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作用于读者的感官,进入读者的思维和阐释层面,作品的意义才能生成。一部好作品常常会给读者留下广阔的阐释空间,参与文本阅读与阐释的读者越多,对作品意义的阐释越充分,作品的意义就越大。可见阅读在整个创作环节都非常重要,因此研究创作问题,同时也应该研究阅读问题。

王立春的童话诗《小笨鼠与大眼贼》系列问世以后,应该如何阅读的问题就提上日程。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不需提的问题,只要有了书,小读者阅读就是了。可是在资讯时代,阅读方法就不止一种了。可以用眼睛对着书本默读,可以在网上进行人机阅读,当然也可以出声朗读。不同的阅读方法带来的阅读效果是不同的。用自己的眼睛进行默读的前提是小读者必须识字,这与以前不识字的小朋友只能听别人念诗、听故事,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不识字的孩子没有单独用眼睛默读的机会,但是听人朗读,也会增加与朗读人交流的机会。

如果儿童在网上阅读,面对的是计算机,人机阅读的方式会使读者变得更加孤独。

而出声朗读与以上两种阅读方式相比,虽然是最古老的一种阅读方式 ,是在识字的儿童出现之前以及电脑网络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想一想,无论是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包括各种各样的老鼠童话),还是希腊的荷马史诗、冰岛的传说、法国的“鹅妈妈的故事”、德国的格林童话,印度的《五卷书》,亦或是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都属于农舍炉边故事。它们在农舍与田间地头创造,又在这些地方讲述。也就是说,老鼠出没的屋舍既创造出这些故事,也创造出这些故事的传播途径——口述的方式。即一个人出声地讲述,大家围着听,然后听众变成讲述者,再给没听过这些故事的人讲述,这样口耳相接,代代相传,人人是故事的创造者,人人是故事的传播者。这是一个无形的学校,用最朴实的故事传播带有人民性的价值观,哺育一代又一代儿童茁壮成长。

如果从理论上来解释,出声朗读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一是从语言的结构上看,在法国语言学家索绪尔看来,一个词语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层面。“能指”是指语言的声音层面,“所指”是指语言的意义层面。在诗、歌同源的古代,诗与歌从产生的时候起,主要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唱或是读的。大声读出来,可以充分发挥语言“能指”的功能,增强声音层面的表现优势,让它作用于人的听觉,直通人的灵魂,进增强人们对语言意义层面的理解。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以后,随着中产阶级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和网络发达以后,如果识字的儿童既用眼睛阅读,又能大声朗读,诉诸听觉,做到视觉与听觉双管齐下,必然会对所指层面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孩子是光用眼睛阅读,甚至沉迷于网络阅读,这势必会削弱听觉的感受,影响儿童对语言所指层面的理解。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出声朗读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主体通过交流而存在,交流对文本意义的生成至关重要,人类思维的火花与认识上的飞跃常常出现在互动交流和激烈的思想交锋之后,因此,有声朗读、互动讨论,有利于打破个人默读与人机对话的孤独状态,是阅读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的正确途径。

从儿童文学的特殊性上看,儿童读者,特别是幼儿和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涉世未深,对许多问题尚且缺乏深刻的理解,这时只用眼睛去阅读,会影响阅读质量。倘若进行亲子阅读,或举行朗读会,一个人读,大家听,不仅会增进亲子之间,以及朗读者与听众之间的感情,还能通过出声朗读的方式增进儿童对作品的理解。日前,笔者曾听到辽宁电台节目主持人、全国“金话筒”百优节目主持人紫璇朗诵王立春童话诗的片段,她用优美的声音塑造了童话诗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显示了有声朗诵的独特之处,增强了文学作品的魅力。使在场的听众深受感染,有利于儿童读者对童话诗内容与情感的把握。也有利于朗读者与听众间的交流。王立春童话诗《小笨鼠和大眼贼》童话诗的朗读实践表明,王立春的童话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现方式上,都与传统的民间文学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传播方式也以回归传统朗诵的方式更为恰当。在阅读方式多元的当代,选择哪种阅读方式,力戒一味追求阅读方式的时髦,其实只有适合儿童的阅读方式才使最好的。

王立春的童话诗《小笨鼠和大眼贼》系列,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儿童诗歌的一朵奇葩,作家不为眼花缭乱的时代变迁所囿,冷静地探取时代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写出了看似离时代很远,实际离儿童很近的诗歌,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证实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能顺其自然,采用最适宜于儿童接受的阅读方法,就一定会实现创作与阅读的完美结合,使儿童文学的创作与阅读在让儿童受益上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马力,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硕士生导师。)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