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博物馆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2021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绩溪博物馆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一边是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一边是安徽省最大的县级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当绩溪博物馆联手李兴钢,进行重新规划后,一座兼具极简风、尊重徽州古文化的中小型地方历史文化综合博物馆,展现在我们眼前。

■ 孙婷/文 高斌/图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曾荣获英国世界建筑提名奖、亚洲建筑推动奖、中国建筑艺术奖等 20 多项国际国内奖。

绩溪博物馆位于绩溪旧城北部,紧邻绩溪中学和文庙,基址曾为县衙,后建为县政府大院,因古城整体纳入保护修整规划,改变原有功能,改建为博物馆。

绩溪是一座千年古县,如何将绩溪的自然山水之美和历史文化沉淀展现在10000 平方米的综合性博物馆之内?李兴钢团队基于对绩溪的地形环境、名称由来的考察和对徽派建筑与聚落的调查研究后,提出与周边山形水系相融合之理念。

A

“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

整个建筑覆盖在一个连续的屋面之下,起伏的屋面轮廓和肌理,仿佛绩溪周边山形水系,是对“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的“绩溪之形”的充分演绎和展现。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典雅大方的灰瓦白墙,错落有致的庭院天井,晶莹透彻的玻璃幕墙,将悠远深厚的徽州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同时,建筑本身与整个城区形态更加自然地融为一体。

为尽可能保留用地内的现状树木(特别是用地西北部一株700年树龄的古槐),建筑的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既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也是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

屋顶和庭院是两大主导要素,第一内进院的角度非常经典,寓意徽州地区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同样的灰白色调和简约线条不得不让人想起苏州博物馆。馆藏方面,通过山水、人文、商道、风土、徽韵、徽味等分类展示了绩溪的文化渊源和社会进步。

B

传统与当代语境的碰撞

建筑群落内沿着街巷设置有东西两条水圳, 汇聚于主入口大庭院内的水面。建筑南侧设内向型的前广场——“明堂”,符合徽派民居的典型布局特征,同时也符合中国传统的“聚拢风水之气”的理念。

主入口正对方位设置一组被抽象化的“假山”,围绕“明堂”、大门,水面有对市民开放的、立体的“观赏流线”,将游客引至建筑东南角的“观景台”,俯瞰建筑的屋面、庭院和秀美的远山。

规律性组合布置的三角屋架单元,其坡度源自当地建筑,并适应连续起伏的屋面形态;在适当采用当地传统建筑技术的同时, 灵活地使用砖、瓦等当地常见的建筑材料,并尝试使之呈现出当代感。

在绩溪博物馆这个完全当代的城市博物馆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庭院、街巷、天井、游廊、假山、水岸,体验与以前的生活传统的紧密通联,仍然可以看到灰瓦、粉墙、青石、圆门、瓦窗、虎头滴水,但它们都已被用现代的方式重新演绎和转化,使得绩溪博物馆成为一个可以适应国际语境和当代生活的现代建筑,同时又将传统和文化悄然留存传播。

博物馆以绩溪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基本内容,以秀美的自然山水为基本背景,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布局有序,富有鲜明的绩溪地方特色,并集旅游观光、文化展示、珍品收藏、文物研究和交流为一体,让参观者全面了解、生动体验绩溪历史文化。 ■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