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差评”被处罚具有警示意义
自律与勤奋是你通往未来最好的路
大音量声音可缓解孤独感
健康体检不纳入医保是理性选择
餐饮店都应成为“光盘行动店”
下一篇4 2021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恶意差评”被处罚具有警示意义

■  汪昌莲
禁区 王恒/漫画
 

一用户恶意给小米新机写差评,被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诉至法庭,这一案件终于有了结果。近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公布了消费者恶意差评小米10至尊纪念版案判决书。法院判定,消费者张某侵犯了小米公司名誉权,要求其在10日内删除所发的恶意评价,并且在《法治日报》刊登道歉声明,赔偿小米公司经济损失等30000元。(6月16日《成都商报》)

什么叫“恶意差评”?就是用户对商品的评论内容是虚假的,不符合普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此索赔甚至敲诈,不当得利。江苏一用户因对小米新款手机进行“恶意差评”,被法院判定赔偿3万元并登报道歉,显然是对“恶意差评”行为的一种否定和惩戒,具有警示意义。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恶意差评”现象并非个案,已形成了职业化、团伙化趋势。今年4月,广州警方破获一起“职业差评师”团伙案件,揭开了“职业差评师”敲诈网购经营者、扰乱网购经济的内幕。“职业差评师”既有别于“职业打假人”,也不同于“有偿删帖”,但均有共同之处:利用不法手段,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且“恶意差评”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职业差评师”并非普通消费者,故意制造虚假评价向商家索要钱财,不仅侵害商家财产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显然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从目前情况来看,“职业差评师”通常对多家商家实施敲诈勒索行为,一家敲诈金额或许不足二千元,但如果多家敲诈勒索累计金额达到敲诈勒索财物数额较大的起刑标准,且符合多次敲诈勒索的情形,也构成敲诈勒索罪。

用户“恶意差评”小米被处罚,为“职业差评师”敲响丧钟。所谓“职业差评师”,实为“职业敲诈师”,必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和打击。一方面,规范消费者对商品及服务的评价行为。消费者评价应本着真实、客观、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故意作出虚假评价,损害商家社会形象,不仅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也给商家造成负面影响,则可能构成侵权,商家有权追究其侵权责任。另一方面,既然“职业差评师”涉嫌敲诈勒索,就应该依法查处;并将“职业差评师”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施联合惩戒。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