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牛奶倒沟里?别把青年人带沟里!
银行“耍小聪明”赚钱不厚道
“宠物盲盒”是对生命的亵渎
学会休息,才懂得如何蓄力
别把职场“年龄红线”当成“拦路虎”
3上一篇 2021年5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别把职场“年龄红线”当成“拦路虎”

■ 杨玉龙
 

高层变动令38岁的互联网公司职员Tony不得不离职。在求职的两个月里,他几次遭拒终于发现:社会热议的“35岁”门槛,隐形而坚硬地矗立着。据统计,目前至少有2亿人口正处于35岁前后。与Tony有同感的人不在少数。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显示: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最大的困难是年龄限制。(5月5日 《新华每日电讯》)

“35岁”是职场人绕不过去的“坎”,甚至有不少人有着职场焦虑。比如,对于很多中产阶级来说,35岁的危机感不仅来源于求职“天花板”,更有“上不去下不来”的发展困境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压力。同时,35岁前没升到管理层,这样的职场人可替代性强、易被辞退,因精力不足、技能老化,往往跳槽也很难,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上述现象,笔者以为,需要给予正确对待。尽管“一方面是人的寿命不断提高,一方面是职业生命在被压缩”是难以避免的现实,但是不应将职场“年龄红线”当成“拦路虎”,尤其是,对于个人而言,面对“35岁+”大可不必自暴自弃,既有必要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更应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动性,通过自身素养的提升增强竞争力。

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应该杜绝“年龄歧视”。以企业为例,“年龄歧视”文化严重,不仅是对这些上了年岁员工的不公,而且也将打击员工积极性。正如有的企业负责人表示,35岁危机实际折射了用人理念的误区,企业可能会错失一些人才,也不利于人才长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诚如其言,企业发展当注重人才而不是盯住“年龄”不放。

职场“年龄红线”虽一定程度上存在,但也并非难以破解之题。正如专家表示,给人的职业生涯划定时间线,是一种固化设计,当企业和社会更多演变为流水线,呈现出机器属性,要警惕人被更多视作“高级零件”。事实上,就是这样的道理。人不是冰冷的机器,也不应该当作机器对待,“年龄红线”现象本就该绝迹。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