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的生命
劈柴的人生  
犹记那年割黄豆
下一篇4 2020年9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热热的生命

□ 阜阳 聂学剑
 

“热”是温暖的升级版。在乡下,所有的遣词造句,带有口口相传的继承色彩。父母都不识字,终生务农,但他们总是把某个字词,用得出彩。宛若立在战地中央的将军,指挥若定地调兵遣将一样。这个“热”字,就让我记忆犹新,受益终身。

若干年前的农村娃娃读书,最早是“无用论”。有些农户舍不得那几块钱的学费,自欺欺人地认为娃四肢健全,能下地干得了农活,读书貌似无用;后来,进化为“识字论”。能认得几个字,最好多识一些字,真是热书的话,识文断字,当然更好。耕读文化里天然蕴含着一份自得其乐、听天由命的宿命论,于是“热”或“不热”书,成了是否供养孩子读书深造的借口。

我上学时,父母都已年逾半百。当时的乡下,半百绝对是老人了,尤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遇,更让人显得苍老。我照例呼朋引伴地去上学,在我放学偷懒耍滑时,母亲便念叨:热不热书,就看你自己了。你热书,家里砸锅卖钱也供养你念下去;你不热书,那也没有办法。

我已然听出了母亲的潜台词,如果不“热”书,我就很可能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样,渐行渐远,一个个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他们开始早早地娶妻生子,走南闯北,只为养家糊口。于是,我选择了“热”书。

“热”的后面是“爱”。我参加工作后,闲暇读书已成了习惯。母亲颤颤地走到我身边,小声建议:“你温温药书,习见半个先生也是好的。”人上了年纪,身体紧跟着小毛病接连不断,母亲是想让我温习一下涉及医学方面的知识,做好自我保健。而这个“温”字,是热的降级版,不需要花太多精力,经常浏览阅读知晓就可以了。毕竟,生病还有专业医生在后面顶着呢。

常常想起鲁迅在《孔乙己》里写的那个句子:“热热的喝了休息。”乡下,对温度是最敏感的。好日子一定与“热”有关。待人接物的热情,做人处世的热心,最终直指这个热爱的“热”字。在热的反面,人情世故亦见一斑:剩饭晚娘心,干热它不温。它描述的是某些做晚娘的女人,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心,无论你对她多用心,总是无法感动她。

宜居的地方,一定很温暖。不要太热,热过头了,那也让人受不了。每逢冬季,大批的东北老人候鸟般地迁徙到海南一带滨水地区。生命需要温暖的呵护,东北虽然室内家家有热炕、有暖气,但总归只是在室内啊。生命追求的是一份带着热度的宜人。

热与爱是天然的绝配,这个黄金搭档叫“热爱”。《弟子规》里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蒙亲羞。”于身于德,都需要呵护备至,那是对自己的热爱和珍惜,叫自重。生命是热的,恒温的。从热书,到热身,都贯穿着一个“爱”字。热爱生命,热爱美德,热爱祖国。这一切都是热热的,从热热的生命开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