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刷脸防逃课” 实为教育失责被“打脸”
非常道
垃圾分类的关键 是良好习惯的养成
高校“开学季”莫成任性“消费季”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校“开学季”莫成任性“消费季”

□ 汪昌莲
 

又到开学季,从大学到幼儿园,大到数百万元的学区房,小到几十元的教辅用品,为了给孩子创造条件,家长舍得花钱,商家们也瞅准了商机。一些家长无奈地说:开学“买买买”已成为“碎钞机”。专家呼吁,应防止过度消费,养成孩子相互攀比的不良习气,要让开学经济转变成“经济”开学。(9月2日《工人日报》)

交得起学费,买不起装备,谈不起的大学恋爱……近年来,高校“开学季”,变成任性“消费季”,大学生“超钱”消费现象,被舆论关注。近日,中国教育报刊社发布的《大学生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大学生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大学生群体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生活费主要来源依然是父母,选择这一来源的大学生占95.2%。

然而,子女任性,家长更任性。这是因为,大学生大都过着寄生生活,学习、生活费用全靠父母提供,一旦在开学季任性花钱,又会给父母增加一项沉重的负担。问题是,一些家长虽然不堪重负,但仍然乐此不疲,甚至打肿脸充胖子。可见,在开学季,子女任性消费,家长任性投入,显然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应该说,家长关心、支持子女的教育问题,并毫不吝啬地进行家庭投入,其本身并无不妥。问题是,除正常的教育投入外,家长不惜大把花钱供子女吃喝玩乐,在大学任性挥霍,就是一种过度投入了。而且,这种过度投入,势必会助长子女好逸恶劳和奢侈消费,并形成攀比心理,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负面影响,更不利于子女成长和进步。

众所周知,在国外,孩子只要满18岁就该自立,即使有的父母很有钱,孩子也要自己勤工俭学,大学毕业后自己找工作,自食其力。而在国内,孩子从小到大始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吃饭怕噎着,外出怕车碰着,交友怕学坏了。更有甚者,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还在上大学,父母就早已为其置好了房,联系好了工作,准备好了存款。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和条件下,有的孩子把父母作为“啃老”对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大学生任性消费,值得多方反思。当然,值得反思的还有我们的教育部门,特别是高校,应适当多安排一些社会服务实践课程,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以便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劳动技能,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