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联姻”保险别走偏路
微声音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8年9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基因检测“联姻”保险别走偏路

□ 杨玉龙
算命 王恒/漫画
 

如果让你接受一次并不复杂的基因检测,从而得知自己罹患癌症的几率,甚至有针对性地购买保险,你是否愿意?保险公司送客户基因检测产品不算新鲜,最近,又有保险公司直接跨界布局基因检测行业。但一直以来,基因检测可否直接用于保险定价、核保等,存在较大争议,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9月26日《北京日报》)

这看似很美的事情或许差强人意。一则,基因检测用于投保我国一直处于模糊地带。《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保险公司销售健康保险产品,不得非法搜集、获取被保险人除家族病史之外的遗传信息、基因检测资料;也不得要求投保人提供。由此可见,基因检测“联姻”保险政策不明朗,还须谨慎而为。

二则,基因检测与商业保险的结合,还存在伦理难题、数据安全等需要克服的关卡。比如消费者所担忧的,保险公司会不会为了卖产品而故意给出糟糕的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是否会拉高购买保险的价格,甚至被拒保呢?隐私能受到保护吗?这些问题回答不好,尤其是在没有更多细化规则出台的情况下,既容易滋生行业乱象,也难以让消费者放心。

三则,行业的自律不可缺失。从理论上讲,基因信息可以决定将来出险的概率,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风险大小确定保费,从而降低风险。所以,包含大量身体信息的基因则是保险业整体最为渴求的大数据,比如,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库进行更为精准的风险定价。越是如此,行业的良好操守越重要。

科技本无罪。诚如专家所言,“基因检测、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不应一棒子打死,一定要找到安全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消费者和企业的双赢。”因此,对基因检测“联姻”保险,一方面需要更细致的法规加以规制,在充分保障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亟须行业精耕细作,更须依法而行,以规避行业乱象。

同样,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购买保险,应坚持理性、适用的原则。既不要迷恋保险公司片面的宣传,更不妨多学学保险相关知识,甚至货比三家,购买到适用自己的保险。同时,面对越来越多保险公司打出的“大健康”标签,并借用基因检测等手段加以忽悠,也须理性面对、增强防范,以规避自己私密信息被盗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