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本分 创作精品 
书墨留韵写雁荡
《见证小岗》后记
3上一篇 2018年7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见证小岗》后记

□温跃渊
 

我并非是到了凤阳和小岗时才记日记的。

在这以前,经记了二十多年的日记。

我的故乡临河集在合肥东乡,李鸿章弟弟李鹤章的一个公馆也在这个小镇的东边,有收粮租的几百间大瓦房。抗战胜利后,躲在大别山里的安徽省政府迁到了合肥。合肥当时很小,随着省府迁回的安徽学院在合肥却无处安身,这样就屈尊到“李府”那些大瓦房里了。故乡交通便捷,水路、陆路至合肥也就二十公里。 一个小镇上有了一所大学,就把文化的种子带来了。但我当时只有几岁,未能享受这些文化的孕育和熏陶。后来这几百间大瓦房又做过皖北文化干校和安徽省康复医院。文化干校常演戏、出墙报,给我增添了文化和文艺的知识。而康复医院,来的则是从朝鲜回来的“最可爱的人”,这样,每周都要派电影队来给他们放电影表示慰问。每逢周末,四乡的老百姓都扛着大板凳来看电影。你想想,一个乡村的孩子每周都有电影看,这是何等的幸福!就连城里的大学生也享受不到呀!而且还有图书室,还有小画书看。小画书就摆在邻家的大桌子上,让我饱览个够!休养的志愿军叔叔中,有的知道我喜欢文学,就帮我借小说看。我废寝忘食地啃那些大部头小说。这样从小就立下志向:长大了要做个作家!但是怎样才能“行”呢?

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我的日记始于1956年。我的日记从1957年一直记着并保存到今天,算来已有60多年了。不过从到凤阳采写大包干后,我的日记就几乎没有中断过。这次《见证小岗》日记的出版,首先要感谢长春出版社的同志们。8年前,他们出过我的《沈浩故事》,知道我对小岗熟悉。两年前,他们就为今年的改革开放40周年谋划出版题材了。

人们常说,日记是自己的心声。相比较来说,这部日记与自己过去写小岗和沈浩的书,有了一些过往著作中不好说、不便说的一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岗及沈浩的一些磕磕碰碰也都可以在这里昭示读者诸君,读者便可以从中看到一个比较真实的沈浩、一个原汁原味的小岗了。

在整理过程中,老兄老友李家信两次不厌其烦地审读了书稿,并给予详细的指点;老弟老友周志友不断敦促我抓紧整理,并适时地给予一些十分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老友(安徽省人大原副主任)周本立在病中看了20多万字的原稿,并强忍病痛给我写了序一,认为这是一本具有公共情怀的书;老友(原安徽文联主席、安徽省作协主席)季宇在写作任务十分繁重的百忙中为我写了序,肯定了我“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初心。

长春出版社的同志们更是认真负责,两三年中,为了这部书稿,他们反复与我沟通,磋商。特别是编辑孙振波先生还不远千里,今年年初冒雪赶到小岗(他说这场雪在东北也算是大雪了),还和我们一起去村民家中采访、考察,亲自感受小岗人的风采。

年青力壮时去小岗,可以挤班车,而今老迈了,每次去小岗,都烦着找文联要车。而在安徽省直机关中,省文联的公车数量最少,按我的行政级别是很难出车的,但几乎每次文联的同志都能满足我的要求。这些,我在这里都要表示我诚挚的感谢!

自去年12月至今的五六个月中,我都在小岗呆了一些时日。沈浩去世后的几年间,省里从安徽省财政厅连着派了三批下派干部挂职小岗。自去年秋天开始,上级打算不再从省里下派小岗第一书记了。新年伊始,小岗有了新的当家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李锦柱是一位长期“关注三农”同时并也关注小岗的凤阳县的干部。在未出任小岗第一书记前,他已经在小岗工作一个时期,很受小岗上上下下的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两周年,4月25日这天,凤阳县小岗村召开乡村振兴动员大会,热烈庆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两周年,推动小岗进一步深化改革,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小岗,这个让中国农民引以为豪的村庄,在习总书记视察的鼓舞下,正蓄势待发,处处涌现新时代的新气象,正在实现新一轮的跨越。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