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寄长安在世间
2018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
唯寄长安在世间

□ 吴承江/文 高斌/图
游客驻足观看青釉堆塑罐
宣城博物馆内部《千年古郡,人文宣城》基本陈列展厅
宣城博物馆外景
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
 

堆塑罐,又称谷仓、魂瓶、神亭等,是三国两晋时期长江下游一带地区独具特色的随葬明器,于安徽只在皖南地区少量出土。在美丽的宣城市宛陵湖畔,宣城市博物馆在此巍然屹立,馆里就珍藏着一件重量级的文物——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它高大完整、工艺精湛、纹饰生动、意涵丰富,并被收录进《国之瑰宝》一书中,风采永驻。

“魂瓶”现世

1998年9月的一天,宣城市宣州区外贸巷邮电局宿舍工地上,有工人挖出了个“古董”的消息不胫而走,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闻讯而动,第一时间走访联系,当看到“古董”时,他们显得非常激动。

这件“古董”便是后来以其颜色、堆塑内容被称为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的西晋瓷器。它高47.8厘米, 口径8厘米, 底径11厘米。通体为一盘口长颈罐形,弧腹、平底,肩部有一凸棱,顶部为一大四小五连罐式,凸棱上方前后分别有两层和三层歇山式楼阁,楼阁两侧各置一亭阙,左右两侧排列数尊合掌、抚琴、吹箫、杂耍、席坐人物像,栩栩如生。其余部分栖息数十只展翅上飞的鸟雀,凸棱以下弧腹,其上堆塑有龟、鱼、长蛇、盘蛇等纹饰。灰胎,胎质坚硬,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灰,釉层晶莹圆润,光彩熠熠。

“有的专家研究认为,这件堆塑罐是用来盛放谷物的谷仓罐,实际上称它为‘魂瓶’更加合适,它就是专门为陪葬烧制的明器。”宣城市博物馆副馆长王爱武专注地说道,在她看来,西晋“魂瓶”反映的是古人祈求借此让亡灵羽化升仙的明器。而瓶上丰富生动的堆塑纹饰,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具有很高的艺术及研究价值。

羽化登仙

两汉以来,社会上“世以厚葬为荣,薄终为耻”的厚葬风盛行,人们相信生命逝去后,在阴间也依然会同阳世中一样地生活。也因此,自东汉晚期直到西晋时期,这种集多种动物形象、亭台楼阁和人物于一身的青瓷堆塑罐成为重要的随葬品盛行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在王爱武和一些学者看来,“魂瓶”的诞生就与这种“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有着莫大的关联。例如,有学者考证,西晋“魂瓶”顶部的五连罐造型与中国古代的神山信仰有关。成书于晋代的《列子·汤问篇》载:“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

五联罐的构造正是对“五山”神话的仿效:其罐身是大海的象征,故多以水族堆塑;而顶盖则为神山的模拟,故以亭台楼阁、飞禽走兽、佛僧乐伎等表现一个金玉满屋、吉鸟翔集、歌吹宣阗、人神交混的长乐未央的世界。西晋“魂瓶”正具有“五山”的寓意:其口圆平,为“天”的指代。五口与罐相通,表示神山相邻,罐口就是亡灵飞升仙界的大门。而罐边的飞鸟也被认为起着“沟通天地,引魂升天”的作用。

观今窥古

相较于文字史料记载的历史,文物古董就是探索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细察这件“魂瓶”,西晋时期的市俗市貌纷至沓来。

精致的亭台楼阁是当时建筑的微观再现,胡人形象的乐伎俑彰显民族文化的传入交融,丰富的乐器体现了古人生活的丰富多彩……

“前些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专程来博物馆里,研究‘魂瓶’上的乐器,这也是它珍贵价值的体现。”王爱武介绍说,“魂瓶”采用了捏塑、镂雕等多种技法,技术水平十分高超。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魂瓶”腹部上的扬子鳄纹饰,极具宣城地方特色。1999年,这件“魂瓶”作为安徽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文物事业五十年(1949-1999年)》展览的文物之一,被录入《国之瑰宝》一书中,闪耀全国。

天上与人间辉映,神话与现实交融,透过西晋“魂瓶”,遥想那富有传奇色彩的岁月……

□ 据《安徽画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