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前门生态、 后门排污”如何治?
非常道
山寨版“百强县评比”有价值吗?
医院豢养“医托” 还需立法亮剑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8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家乐“前门生态、 后门排污”如何治?

□刘效仁
 

随着仲夏气温越来越高,适合避暑游玩的山区、湖区、景区迎来了游客高峰,主打生态、健康的农家乐也进入旺季。然而,诸多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事实上,由于农村环保缺乏有效监管、相关经营者环保意识淡薄,农家乐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却又难有治本之策。(7月1日《法制日报》)

大量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固然可以归咎于农民群众缺乏环保观念,经营过程中只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无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意识建污水处理池的农家乐少之又少。但不能不说与当下监督乏力,农家乐后院乃至于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不管”的空白地带直接相关。用媒体的话说就是“让一些经营者滋生无知无畏的傲慢与底气”。

据初步统计,我国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其实多达12个。虽然多部门都有管理权,然而多头管理、多重标准,“龙多不治水”,不仅导致农家乐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低下,使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防护。比如,职能部门对农家乐缺乏科学规划,出现了“一轰而上”盲目开发的乱象。

农家乐项目,在不少地方不仅成了乡村旅游的主打产业,而且成为扶贫攻坚的重点支持项目。当地环境部门不能不以“大局”为重,有意无意地放松了环保执法管理。加之农家乐的特殊性,非法排污方面的管理制度尚不完备,导致执法操作不规范。

笔者以为,针对农家乐管理的特殊性,可由地方出台专项管理条例,使基层执法真正有法可依。如河北省即出台了《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条例》,填补了该省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立法空白;当强化农家乐旅游的规划,切实做到循序渐进,有序发展,改变当下一轰而起无序竞争的乱象;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加快农村污水及垃圾收集、运输及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农家乐环境污染提供根本保障;强化对农家乐的日常监管,可实行环保、安全“一票否决制”,整改不达标者,一律取消经营资格,以便形成威慑机制。同时引进科技手段和产品,建立乡村生活污水科学处理模式。如采用多类型“迷你型”污水处理器,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