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揭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新书推荐
缘来有你
心理门诊
下一篇4 2018年7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考揭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专家:家长和考生都要过心理关
□孙薇 记者 马冰璐
 

伴随着中高考成绩揭榜,千千万万个家庭随即进入“喜愁两重天”模式。考得好的,孩子开心,家长也跟着兴奋不已;考得不好的,孩子难过,父母也跟着发愁。对此,心理专家建议,家长和考生都要过心理关,“即便孩子金榜题名,家长也要适度‘泼冷水’。”

高考揭榜后,孩子沮丧大人着急

最近,家住合肥市科企社区的吴女士心急如焚,自从高考成绩“出炉”后,女儿便陷入沮丧的情绪中,“说实话,她考得还不错了,过了一本线,就是可能上不了她心仪的大学,这事对她打击有点大。”

吴女士说,女儿从小勤奋好学,个性也比较要强,“高考结束后,她一直心事重重,总说,自己发挥得不好,担心成绩不佳,成绩公布后,她一下子变得非常沮丧、失落,不仅吃不好,睡不香,还总是唉声叹气,不愿和家里人说话,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闷闷不乐的。”

对于女儿的高考成绩,吴女士说,全家人都非常满意,都觉得她已经拼尽全力,“可孩子总觉得可以考得更好,眼下我们一家最着急的就是,该如何帮她调整情绪和心态,不要再沉浸在沮丧的情绪里无法自拔。”

父母别“情感过度卷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金妹表示,孩子受了负性生活事件(不好的事情)刺激后,往往情绪更加抑郁、低落,进而引起失眠、食欲减退,这应属于抑郁状态,不属于抑郁症。但如果发展下去也可能成为抑郁症。因此,这种情况应该及早进行调整。

除了考生容易遭遇心理困扰,一些家长也会出现情绪问题。据了解,发榜后家长的情绪反应是心理应激性表现,甚至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心理学称“情感的过度卷入”。

父母一旦情感过度卷入,必然会把自己对人生的期许,过度强加在孩子身上,内心充满了挫折感,对本身就落榜的孩子十分不利,家长和孩子都会陷入自责、愧疚中无法自拔。有些孩子表现为少言寡语,身心痛苦,否定自我,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动力。

父母要帮助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不妨买些涉及心理、自我成长、励志等方面的书籍或下载影片。青春期的孩子多少会在潜意识里对家长有所抵抗,安慰、劝说或许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如悄悄把书籍放在孩子枕边有效。

金榜题名也要适度“泼冷水”

周金妹建议,如果孩子高考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在兴奋之余,也应及时介入,适当监管,孩子狂欢可以,但不宜过度,要给他们适度“泼冷水”。

高考成绩公布后,取得好成绩的考生则往往被忽视,其实成绩较好尤其是发挥超常的考生容易进入一个“过度放纵期”。每天早出晚归,忙于跟同学聚餐、唱歌、通宵泡吧、上网、打游戏,有部分人的生活甚至是黑白颠倒。由于持续性不规律生活,导致他们生物钟平衡被打破,加上饮食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并且有些考生因此染上抽烟、酗酒等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甚至会误入歧途。

三招助考生调整心理落差

对于发挥不佳的考生来说,面对较大的心理落差,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情呢?周金妹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保持一颗平常心:考生不要老想着一定要上名校或设定过高目标。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

降低心理预期目标:若把高考看成挑战,可以激发自己进入状态;若把它看成锻炼,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若把它看成机会,能生发出积极的心态,与其逃避结果不如正视。

相信自己:每天早上起床睁眼的时候和每天夜晚临睡前,紧紧地拥抱自己,轻轻地对自己说,“人生路很长,高考只是一小段路程,高考失利并不代表人生失败”“我潜力大”“我会越来越好”“我喜欢挑战”等。通过良好的自我暗示,可以驱散忧郁、激发兴奋点,把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