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
养老保险中央调剂 提升群众幸福感
净化科技“帽子”文化何妨少而精
防治校园欺凌 学校应站好第一班岗
微声音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净化科技“帽子”文化何妨少而精

包装 王恒/漫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日前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避免人才项目异化使用的公开信》,对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议论的人才“帽子”问题发声。“基金的本质应该是资助科研人员能在各自的科研领域深耕,而非浮于表面的‘帽子’文化,基金委适时的公开信,正是为中国科研的返璞归真点赞。”有网友表示“基金委最先提出解决项目头衔化这一问题,着实让我们这些科研界的草根看到了更多光明。”(6月13日《科技日报》)

所谓“帽子”,指的是国内各种名目繁多的人才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家层面的人才计划近20个,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等。

人才计划,应该说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但不可否认,当下的“杰青”、“优青”等已异化为一种“帽子”文化,“帽子”过多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帽子”炙手可热,在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里成了遭疯抢的“硬通货”。以至于简单地唯资历、唯“帽子”是取,而忽略了品德、能力、业绩导向。轻这个,重那个,反倒制约了一部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杰青”、“优青”亦会形成不良导向。有些人甚至把人生目标按照人才计划来定位,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打包组团、人情公关等现象在学术界开始此起彼伏。

应该看到,中国科技创新仍然任重而道远。新近有数据表明,我国的专利数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其质量依然不可乐观。尤其一些核心技术仍掌控在他人手里。要打破技术性的封锁,我们只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自然就需要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努力拼搏的创新热忱,聪明智慧充分迸发的创造激情。

无疑,公众寄厚望于科技工作者自觉摒弃哗众取宠之心,摒弃追名逐利的浮躁心理,看淡“帽子”,看淡名利。甘于寂寞,甘心坐冷板凳。同时,也希望职能部门加强正面引导,设置科学的评价标准,克服唯资历、看“帽子”等倾向。笔者以为,还当从减少种种帽子入手,宁可少而精,力戒多而滥,进而引导科技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永红路10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13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5223769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5223771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