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前后,我们村里要唱大戏,请龙王,赶庙会。今年也不例外,村里请了外地的豫剧团在学校的戏台上唱戏,我也抽空去戏台下转了转。台上的演员唱得咿咿呀呀,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周围的商贩不停吆喝叫卖,爱玩的孩子四处追逐打闹,总之台上台下热闹非凡。
看着这一幕幕场景,我似乎回到了童年时代,脑海里也涌现出儿时看戏的许多场景。
记得小时候,每年一听说村里唱戏,我们就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又可以放几天假了。大人们往往要提前在台下抢占有利的位置。家里有长条凳的,最省事儿,扛到戏台下占好地方就行了。没有长条凳的也不碍事,找四根一米多长的粗木头,用铁丝从中间绑好成X形,两头各放一个,中间再放一块结实的长木板,就行了。大人们占好了位置,就急忙四处邀请附近的亲戚来看戏,也顺便唠唠家务事。
唱戏都是在下午和晚上,“咚咚锵”一阵锣鼓声后,大幕布一拉开,戏就开始了。记得那时候唱的最多的是《窦娥冤》《抬花轿》》《铡美案》《穆桂英挂帅》《狸猫换太子》等豫剧。
我们小孩子呢,说实话,对看戏是不大感兴趣的。唯一还能吸引我们的就是武生的表演,他们拿着刀枪棍棒在台上打打杀杀,倒也颇为热闹。要说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玩和吃了。玩什么呢?除了在台下东走走西逛逛外,就是找个条石坐下来打扑克。扑克玩得最多的是打升级,四个人一玩就玩到戏散了,天黑了,我们还意犹未尽。吃什么呢?印象最深的是膨香酥和甘蔗。膨香酥(有的地方叫玉米棒)的价格不贵,一根才1角钱。我们会买上一两根,再折成好几截,套在手指上,然后左手咬一口,右手咬一口,吃起来又香又酥,感觉倍儿爽。
大戏连着唱四五天后,也就结束了。台下的条凳和木板被大人扛走了,戏团的人去别的地方演出了,而我们也该继续上学了。难忘儿时看大戏,因为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