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泛滥 戳中法律盲点
非常道
“鸡汤”多了“朋友”就少了 
遏止校园欺凌 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提速降费”步子 还可迈更大些
下一篇4 2016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骚扰电话泛滥 戳中法律盲点

□ 刘建国
 

正在开会时:需要抵押贷款吗?正在开车时:您在××小区的房子要卖吗?晚上回到家时:您有炒股或投资金融产品吗?甚至,大半夜一个电话进来,传来的是推销某产品的声音……如今,电话营销越来越普遍,它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管你在做什么,都会无孔不入地侵入你的生活,令人防不胜防。(5月9日《泉州晚报》)

对于报道中的情形,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如此的遭遇令人烦心不已。

当下,骚扰电话如此泛滥,缺少相应的治理监管途径,关键还是在于法律规定存在盲区,导致了公民个体难以维权。众所周知,对于骚扰电话的骚扰,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通信服务公司,比如报道中的消费者向警方报警,并向通信服务公司反映情况。但是,根据客户与通信服务公司签订的合同,通信服务公司并没有屏蔽骚扰电话的义务。即便,通信服务公司作为电信运营商负有为客户提供安全通讯服务的义务,但要求其保证客户免受任何形式的骚扰或享受毫无瑕疵的服务,显然是一种苛求。

进一步看,即便是通过报警方式向公安部门寻求帮助,也面临着不小的掣肘。很多骚扰电话为虚拟性的电话号码,查找起来非常困难,让证据瑕疵异常明显。对于骚扰电话的频繁骚扰,由于并不具有严重的违法性质,公安机关无法及时介入和参与。即便,骚扰电话的操纵者行为令人深恶痛绝,但缺乏法律方面的定性,很难让警方做到及时出手。不难看出,在很小的违法成本面前,骚扰电话被某些人所广泛利用,并不意外。

不难看出,当前关于骚扰电话的监管,法律层面的盲区非常明显。但是,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出于公民权益维护的考量,确有必要在法律层面做到完善和跟进。基于此,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想出应对问题的根本之策,补强法律层面的短板和不足,别给骚扰电话留下滋生的土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