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后“两会”行情有些不同凡响。按照往年的惯例,“两会”结束了,政策性的护盘资金会撤出,股市通常都会走出下跌的行情。这也是市场流传了“重大会议魔咒”的一种表现形式。
但今年的后“两会”行情明显不受这种“魔咒”的束缚。3月16日“两会”闭幕,但3月17日、18日两天,股指不仅没有下行,相反还连续上涨甚至是大涨两天。其中,上证指数分别上涨1.20%、1.73%;深成指分别上涨3.41%、3.42%;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5.55%、4.34%。沪深两市双双走出上涨的走势。其中深市的表现明显强于沪市,而在深市中,创业板指数又表现得最为强劲。
为什么沪深两市在“两会”结束后选择了向上突破的走势?从外因来说,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利息维持不变,从而使得悬在全球股市头上的一把利剑落地了。而从内因来说,是因为两会期间确实有利好因素出台。比如,注册制内容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未涉及,而“十三五”纲要只是提出“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这也意味着近期被市场视为洪水猛兽的注册制推出工作被延缓。此外,开设战略新兴板的内容也从“十三五”纲要中被删除。这两条内容对股市构成重大利好。
而且从“两会”期间A股的走势来看,市场主力明显在利用投资者的“重大会议魔咒”的心理影响,以护盘的形式在进行吸筹。毕竟相对于去年的高点,乃至相对于去年末的位置,今年“两会”期间,不论是上证指数还是深成指,或是创业板、中小板,都处在一个相对的低位。短线也存在着反弹的要求。也正因如此,在“两会”结束后,主力反其道而行之,促成股市在17日选择向上突破。
当然,沪深两市行情的深强沪弱,在很大程度上与深港通的消息有关。一方面,在今年的“两会”上,深港通吃下了“定心丸”。不论是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李克强总理在两会闭幕后的答记者问;以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答记者问,都为深港通的开通开启绿灯。包括“两会”后,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沟通会时也表示,深港通在下半年开通是可行的。另一方面,有消息称,创业板股票也将纳入深港通标的范围。这就造成了后“两会”行情中,深市走势明显强于沪市,其中创业板指数甚至出现暴涨的局面出现。
基于深市的这种走势,投资者不由得将深港通与沪港通联系起来。毕竟在沪港通推出前后,沪市的蓝筹股受到市场的炒作,因此带领沪市乃至整个A股市场的走强,并最终引发一轮牛市的出现。因此,面对当下深市的强劲走势,投资者希望这是沪港通的故事在深港通身上重演,通过深港通的推出,带领深市走强,并最终带领整个A股市场走势,让A股市场再次迎来一波牛市行情。
这种愿望无疑是美好的。但要实现却并不容易。实际上,沪港通的故事很难在深港通的身上重演。
沪港通之所以能够引发一轮牛市行情,是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的。毕竟自2009年以来,股市一直处于调整状态,经过5年的调整,投资者的心态趋于稳定,而且市场上也是人心思涨。不仅如此,沪港通推出之前,A股市场蓝筹股的价值非常明显,以银行股为代表的蓝筹股的价格甚至低于H股的价格。而蓝筹股由于是权重股,蓝筹股的炒作很容易引发股指的上涨,进而带动整个市场的上涨。除此之外,管理层也希望通过营造一轮牛市行情来服务实体经济,为此各方面都是积极地为当时的人造牛市打气。加上当时杠杆资金的撬动,股市甚至因此走出疯牛行情。
但深港通面对的形势与沪港通大不相同。一是经过了去年6月份以来连续3次股灾的打击,投资者目前的心态非常不稳定,虽然投资者也是人心思涨,但投资者想的是在股指涨上来之后,自己可以解套离场。在这种不稳定心态的影响下,市场很难走出稳定的上涨行情。
二是深市在估值上毫无优势可言。如截至3月18日,深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高达41.30倍,中小板达到52.93倍,创业板更是达到了81.53倍。面对如此高企的市盈率,很难引发一波完整的上升行情,更不可能有牛市行情。而由于深市以中小盘股为主,这对大盘指数的影响较为有限。至少不会引发上证指数的大幅上涨。
而且在经过了去年以来的股灾之后,目前管理层对行情的走势非常慎重。不仅杠杆资金受到严格的限制,而且管理层本身也不希望营造人工牛市行情。如现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明确表示去年的牛市是泡沫,“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就会怎么破灭。”因此,刘士余显然不会再吹出一个泡沫起来。特别是有了去年股灾的教训,至少市场各方对再次营造人工牛市会持慎重的态度。实际上包括投资者本身也会对此存有戒备之心。
也正因如此,尽管今年有深港通的推出,但2014年沪港通推出时开启牛市序幕的故事很难在深港通的身上重演。面对深港通引发的市场炒作,投资者需要保持一份谨慎,而不宜盲目追高。毕竟由深港通概念引发的市场炒作是不会长久的,选择逢高减磅才是投资者的正确决策。当然,在行情低迷之时,投资者到深港通概念股中潜伏起来,然后在深港通概念的炒作中获利出局,这也不失为当前一个好的投资方法。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