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 “器”约
2016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生死 “器”约
1岁宝宝双肾救活38岁男子 我省完成首例婴幼儿捐献成人肾移植手术
□ 张薇 记者 李皖婷/文 周诚/图
医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成员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
 

“是你小小的生命给了我活下去的全部希望,虽然不知道你的姓名,但在我的心中,你是天堂里最可爱最善良的精灵。”2月26日,对于安庆38岁的陈先生来说,是获得新生的日子。6年漫长的肾病折磨终于走到了尽头,一位1岁小宝宝的双肾移植入他的体内,并将陪伴他走过今后的路。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昨日了解到,这也是我省首例婴幼儿捐献成人肾移植手术。

等待:6年病痛折磨,终于迎来生的希望

时间倒回一周前。在安医大一附院的病房里,患有尿毒症的陈先生正在病床上焦急地等待。在此之前,他已经经历了两年的透析,一年前的配型不成功,更让他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他说,等待肾源的过程就像看不见亮光的黑夜,不知道黎明何时才会到来。

所以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医生会再次来通知他,有一对配型成功的肾源可以移植给他。供体是个只有13个月大的幼儿,因为意外伤害不幸离世,父母决定将孩子的肾脏捐献,让孩子的生命换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但医生也坦白地告诉他,此前在省内从未进行过如此低龄的婴幼儿肾脏移植手术,手术难度非常大,风险也很高。到底要不要手术?陈先生有些动摇。但看着身边日渐憔悴的爱人,陈先生坚定了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的信念:只要有合适的肾源,不管风险多大,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手术!

惊险:10小时“保鲜”,两颗肾脏核桃大小

时间不等人。两颗核桃大小的肾脏被取出,紧急送往安医大一附院,随后就是持续4个小时的紧张手术。

婴幼儿肾脏体积小,手术中既要保证供体肾与受体的血管精确吻合,还要解决双肾如何摆放及固定等难题。婴幼儿的血管纤细脆弱,只有一根耳机线般粗细,这对缝合的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经过术前缜密的分析讨论,主刀医生、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专家廖贵益决定将稍粗的供体肾脏的动脉主干保留,移植入受体进行吻合。即便如此,医生在手术中也需要戴着2.5倍的放大镜,在血管上缝合几十针。

直到移植手术顺利结束的那一刻,廖贵益紧绷的神经才终于稍稍舒缓了一些。而此时距离肾脏取下,仅仅过去了10个小时。据了解,每个器官冷缺血可接受的上限时间并不相同,肾脏是24小时,肝和肺是12小时,而心脏最短,只有12小时。冷缺血的时间越短,接受移植的器官生存率越高。

廖贵益表示,再过一个星期左右,陈先生就可以出院,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而移植到他体内的两颗小肾脏,一般半年左右就会生长到正常成人的大小。

揭秘:婴幼儿肾脏小,可“两个抵一个”

廖贵益告诉记者,1986年,国外学者就开始婴幼儿、儿童供肾用于成人移植,其近、远期效果均良好。而在我国,公民去世后肾脏捐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源紧缺的问题,但仍不能满足庞大的肾脏需求,因此将幼儿、儿童去世后捐赠肾脏用于成人移植得以逐步开展。“目前湖北、浙江、河南、湖南等省均有应用此技术的先例,此次是我省首次开展这项工作。”

一般来说,婴幼儿供肾移植的受者以体重低于60公斤、体重指数低于22kg/m2的首次移植女性患者为佳,不但有利于早期肾功能恢复,还可尽量避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婴幼儿的肾脏那么小,怎么能给成人使用呢?廖贵益也解释说,由于儿童肾脏捐献给成人后,移植肾会较快增大,因此对于年龄大于2岁、体重大于15公斤、单肾长度大于6厘米者,可将2个肾分别移植给体重较小的成人;对于达不到此标准者,一般将2个肾移植给一个成人。

而由于术后移植肾在成年受者中快速增大,可能会导致血管扭曲或成角,因此血栓发生率较高,术后受者还要进行抗凝治疗。

数据:器官捐献供不应求, 成稀缺资源

我国每年有100万人进行肾透析,30万人死于肝功能衰竭,20万人死于心肺等器官功能衰竭。这150万人中,约30万人具有移植适应症,可以通过手术来挽救生命,但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

一年实施近12万个器官移植手术——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调研得出的2013年全球器官移植情况,但这只能满足不到10%移植等待者的需求。

中国需要多少器官?尽管2015年完成的器官捐献例数,甚至超过以往历年捐献例数的总和,但仍然远远供不应求。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COTRS)系统上肝脏移植有2000多人在排队,肾脏移植有2万多人在排队。这是扣除了去年已经成功接收移植后,仍在等待重生希望的人数。

我省的情况同样如此。肾、肝移植需求的人数众多,但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器官移植得到自己生命延续的机会,大多数患者只能一边做着透析一边挨日子。有统计显示,在30至40个适合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只有1人能成为“幸运儿”;这个比例在我省可能更高。

在国人的传统思想中,死者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等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直系亲属同意了,但是庞大的亲戚网中总会跳出一两个亲属强烈反对,最后家人只得放弃捐献。”省红十字会一位负责人说。

昨天下午,安医大一附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团队成员集体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志愿在身后捐献器官。“我们是做这项工作的,感触比一般人更深。我觉得大家需要转变对器官捐献的偏见,对于不幸离世的器官捐献者来说,他们的生命在陌生人身上得以延续;对于接受捐献成功移植器官的人来说,他们重获新生。”廖贵益呼吁更多人能成为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捐出生命的礼物,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

科普:接受肾移植后,85%的人十年后还很健康

作为一名移植医生,廖贵益也注意到,不仅器官捐献的观念需要宣传普及,器官移植也需要更多人深入了解,“这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2007年,23岁的王阳(化名)在安医大一附院接受了肾移植手术,如今,他已经是一个8岁孩子的父亲。如果不说,没人能看出来他移植了肾脏。

据廖贵益介绍,在接受肾移植的患者中,只要定期服用药物和复查,一年生存率高达95%,五年生存率为90%,十年生存率也有85%。自从2007年初次接手肾移植工作以来,经他手的患者中,有不少都像王阳这样,在手术后健康地生活着。

据了解,想要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除了可以联系当地红十字会外,现在更增添了一种新途径:直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网站上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填写相关资料后,就可以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

截至2月26日,全国已经有66192人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6439例实现成功捐献,救治器官衰竭患者17286名。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