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方案关键要凝聚共识
非常道
执业药师落地 需患者购药观念先行
开车玩手机就是在玩命
母婴室成摆设 亟需法律补位
微声音
下一篇4 2015年1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延迟退休方案关键要凝聚共识

□ 何 勇
 

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报告建议,延迟退休可分“两步走”: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本报今日10版)

不管社会上有多少不同的声音,延迟退休年龄已是大势所趋,核心问题就在于决策者到底选择哪一套延迟退休方案,这也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延迟退休年龄直接关乎社会各个群体切身利益。

按照决策原则,延迟退休方案最终是由人社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相关部门,会同业内权威专家共同参与起草完成。而从目前来看,社会上主要有两套本着渐进式“小步慢走、弹性选择”原则的延迟退休方案颇受公众关注,一套就是这份中国社科院制定的这一套“两步走”的延迟退休方案,另一套则是清华大学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延迟退休方案。但是,不管决策者最终制定、出台什么样的延迟退休方案,或者哪一种延迟退休方案,最关键的都是要凝聚社会共识,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减少阻力,最大程度减少居民利益受损,这是延迟退休改革能否取得成功以及是否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

首先,在延迟退休方案上,不妨给公众多一点选择性。按照以往的重大政策决策,基本上只是拿出一套方案征求公众意见,在这一套方案的基础之上修修补补。现在既然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已经制定了不同版本的延迟退休方案,都有各自的理由或利弊,那么不妨全部拿出来,供民众研讨、选择。

其次,公开延迟退休方案征求公众意见时,除了有具体方案之外,还需算清明细账,详细公开制定和最终选择这套方案的可行性报告、利弊得失,以及相关的配套方案和措施。既要让老百姓直接看到不得不实施延迟退休改革的真实原因,也要向公众解释清楚选择这套方案的理由,回应公众的疑问,打消群众的疑虑。

再者,延迟退休方案征求意见,不妨多征求几轮,尽可能保证公平推进延迟职工退休方案。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