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改革红利,把黄山建成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2014年1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发掘改革红利,把黄山建成美丽中国的先行区

高铁
黄山城区全景(姜希明)
西递古村落
 

奇松怪石,青山碧水,宁静安谧的皖南古村落,诗礼传家的百年新安儒徽商......自秦汉始,历经千年,黄山以其秀美瑰丽的大好河山与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让无数文人骚客魂牵梦萦。400多年前,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游历徽州之后,发出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慨,盛赞黄山的迷人与富庶。

   历史赋予了黄山厚重的人文底蕴,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桎梏着徽州人的千峰万壑,也成了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眷顾下,黄山迅速崛起为一座大型的旅游城市,成为安徽乃至中国的骄傲。

   时间的车轮滚滚,历史从不因取得成就而止步。2014年,在新的时代,徽州人又面临着新一轮的考验:如何破景区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如何协调旅游城市当前发展与长远战略的关系。

   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黄杭高铁的落成,到治理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护徽州古建筑,再到转变党风、政风,凝聚民意,实现人和,徽州人用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栽好梧桐叶正茂,远方有凤自来仪 推动黄杭高铁的建设

未来,从杭州到黄山只要一个半小时

假如你身在上海,有没有想过,周末的时候,乘坐两个多小时的动车,你就能远离喧嚣的“魔都”,来到美如世外桃源的黄山,感受大自然的呼唤? 这并非一个不切实际的梦。黄杭高铁,作为黄山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这条东起杭州,西至黄山北的铁路承载着太多徽州人的希望与梦想。黄杭高铁全长287公里,预计2016年建成通车,在安徽境内共设置了绩溪北、黟县北、黄山北三个站点。 据了解,黄杭高铁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建成通车后,杭州到黄山最快只要一个半小时。而且通过与沪杭、杭甬、杭宁高铁相连,上海、宁波、南京等地到黄山,也只要2个多小时。黄杭高铁沿线串联杭州、黄山、富春江、千岛湖等好山好水,建成通车后将打造出一条国际知名的风景旅游区黄金路线。 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在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曾表示,最想做的事,就是高铁早日开通落成。一旦建成,黄山将与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融为一体,黄山的资源价值、核心竞争力都产生质的飞跃。再加上已经开工的合福高铁和拟建的皖赣高铁扩容改造,黄山将进入全新的高速时代、高铁时代。 “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多做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事”,这是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对干部们的要求。近十年来,黄山市在交通建设方面累计投资近300个亿,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黄山的发展显然利在千秋。

提升软环境,为投资者提供最优服务

2014年,黄山市与国内领先的中高端度假平台途家网合作,进行新型旅游开发,投资额过亿。11月12日至13日,途家网集团创始人兼CEO罗军来到黄山市考察并与黟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途家网的进驻,将与黟县的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黟县特色个性化酒店的发展,推动黟县闲置房产的升级改造,为其旅游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仅黄山区新签招商项目就有26个,协议资金78.39亿元,金盆湾旅游开发、黄山第六感度假村、途家(黄山)新型旅游合作开发、黄山玉泉养生俱乐部16个项目投资额均超亿元。 黄山市招商引资之所以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显然与其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关。除了抓好交通、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为了吸引优质资源进入,黄山市还重点落实了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行政审批项目一站式办理;优化重点项目的服务工作,实行招商项目落地通报制,提高办事效率;成立重大项目领导组,为投资企业跟踪服务……黄山市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确保了优质的投资服务落到实处,打造了一个优良的招商引资环境。

不仅要金山银山,也还要绿水青山 新安江治理出成果

情牵皖浙,新安江治理打响生态保卫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千百年来,新安江水情牵皖浙两省,是黄山和浙江人民共同的母亲河。更重要的是,新安江上游水质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01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先后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同年,黄山市以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契机,同步启动了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计划3—5年时间投资400亿元。   2012年,在财政部、环保部牵头组织下,皖浙两省正式签订协议,新安江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实施。2014年初,国务院批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标志着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截至2014年8月底,新安江综合治理完成投资423亿元。对应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4亿元。经过三年的先行先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新安江保护工作方面,黄山市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真重视、真整治、真投入、真见效……”10月中旬,皖浙两省召开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座谈会,浙江省财政厅和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内心的感谢和敬意。

山水画廊,70%的新安江水可以直接饮用

“村里的老老小小都知道要保护新安江,以前垃圾随意倒进河里,现在大家自觉放进垃圾桶里,河里干净多了。” 休宁县鹤城乡,新安江的源头,承载着生态保护重任。作为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中率先实施了源头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村落,如今,源头村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正在慢慢发生转变。 顺着新安江源头往下走,统一规划新建的垃圾中转站、焚烧炉、微动力污水处理厂等,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偶或可见。除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农村垃圾处理,此外在河道打捞、水草治理、网箱退养、规模化畜禽养殖整治、生态茶园污染整治、截污工程、河道采砂整治、重要河道综合整治等方面,黄山市同样下足了功夫。 “2014年3季度黄山市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8个监测断面水质为Ⅱ~Ⅲ类。”日前,一份2014年3季度黄山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出炉,新安江流域水质连续蝉联“优”等。如今的新安江面清波荡漾,风光旖旎,徽州乡村再现“青山绿水人家,小桥竹排鱼虾”的美景。 “为了推进生态强省,我们和浙江两省,创新性地开展了新安江流域跨省治理模式。经过两年多努力,千岛湖上游的安徽新安江断面水质,70%达到一类水标准,也就是说,从新安江流到千岛湖的水,70%都能直接饮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张宝顺将新安江治理作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典型事例来提,更是一语道出了新安江治理的深化改革之成效。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 关键区域控制落实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划分关键区域,科学规划优质资源

秋日里天气晴好,在祁门县城敦仁里深邃的弄堂里,不时传来叮叮当当的凿石声,正在工作的石匠师傅告诉记者,这些红色的麻石将用来铺设街巷路面,通过整修这条东街将恢复原来的古朴风貌。街巷通往曾国藩行辕“洪家大屋”,这一片区在该县实施关键区域控制后,作为曾国藩行辕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保护与开发。 兼顾当前长远,留足发展空间。为了避免个别投资商圈占资源,为了当前利益恶意开发旅游资源现象的出现。黄山市提出了实施关键区域控制工程,要求各地坚决保住绿水青山,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决不能得不偿失,为了今天赚一块钱明天得花上一百块钱甚至更多的钱治理。 为此,黄山在全市开展了关键区域调查摸底工作,按照兼顾当前建设、留足长远发展空间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选择83块立地条件好、资源禀赋优、邻近重要景区景点、交通相对便利、外在市场需求高、长远开发潜力大的特色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控制,适时有效开发。 在关键区域内,各区县严格落实项目准入制,没有合适的项目不招商,没有实力、能力和业绩的企业不引进;在关键区域内,乱砍滥伐、环境污染、开山采石、乱挖砂石、毁坏植被、违法建设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被坚决制止;在关键区域内,投资的项目要经过严密的程序,可续论证,有序开发,动态优化。通过种种举措,黄山市正着力打造一个精品而经典的诗意江南。

“百村千幢”,最大限度保护与开发古民居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古往今来,沿着新安江畔,徽杭古道,多少徽州子孙走出了小桥流水人家。朱熹、詹天佑、胡雪岩、黄宾虹、胡适、陶行知......这些在中国史册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都是徽州人的骄傲。 宏村、西递、棠樾……位于深山腹地的徽州古村落美的既遗世独立又婉约细腻。作为中国最美的山村,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百年的风霜。古村落、古民居、古桥梁、古牌坊……徽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景美,还在于那些构思精奇,匠心独运的古建筑。 市委书记王福宏表示,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我们不仅要保护好,还要开发利用好,最大限度的彰显其价值。 从2009年开始,黄山市开始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在黄山市内选择了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利用。截至2012年底,黄山市已建成了一批集中保护地,包括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处异地保护已基本建成,而且还打造了一批艺术会所、民俗客栈。 白墙灰瓦雨如烟,古意石桥月半弯,“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打造了一个诗意江南,它的实施使得徽派建筑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提升徽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涤荡作风之弊端,洗礼流俗之污垢 教育实践活动有成效

抓思想,找问题,打造政清人和新黄山

政治清方能风气正,风气正方能人气聚,人气聚才可兴一方水土。自年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黄山市为打造一个政清人和的社会环境做出了不懈努力。 召开的会议次数减少22.9%、发文减少34.8%、考核评比表彰减少35.1%,“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8.8%,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近2万平方米……这一系列枯燥的数字背后却蕴含着黄山市党委及各级政府部门10个多月的坚持与努力。 今年1月28日,黄山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黄山市委常委会率先向全市人民作出了“十项公开承诺”,吹响了涤荡作风之弊,洗礼行为之垢的号角。 深入学习、听取意见,带头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建章立制,一项项措施促使领导干部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党性修养,增强了群众观念,强化了政治纪律,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下基层,听民意,干部也成“泥腿子”

唠唠家长里短,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一年,黄山市的老百姓惊喜的发现,“干部们”并非办公桌后那张冷冷的面孔,而且也越来越贴心了。 放下架子,深入群众,看一看百姓眼中的干部是什么样子,听一听百姓喜欢的干部又是什么样子。2014年,从市直机关到全市各地,黄山市以万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采取开通市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印发书面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措施,倾听民声,收集民意。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群众意见有人听了,困难有人帮了,百姓身边“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多起来了,“四菜一汤”的工作餐也成为习惯了……干部们作风的切实改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与信任,也为黄山市的持续发展积淀了浓厚的民意基础。   中共黄山市委宣传部组稿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