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舞者
2014年10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指尖上的舞者

 

在一件件看似寻常的东西上“创作”,花鸟鱼虫、竹竿、白糖……都能在他们的手中活起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手上功夫让人拍案叫绝,每天他们都在用手指尽情“舞蹈”……

郑建 李昳茹 罗菁记者 沈娟娟/文 程兆/图

葛崇云:一把剪刀让蝴蝶、公鸡“活”起来

一把普通的家用剪刀,一张红色的卡纸,在葛崇云的手中“舞蹈”了一个多小时,蝴蝶就在眼前翩翩起舞了,还是对折打开的两只蝴蝶。

“这叫对折剪。”葛崇云一边对手中的蝴蝶加以修饰,一边告诉市场星报记者。

葛崇云说,剪蝴蝶、窗花这类只是基础课,领袖人物、名人头像……这些对于他来说也是信手拈来,“像这些小动物一个小时就能剪好,大一点的人物肖像就要十几天到几个月的时间。”

从十几岁开始到现在,葛崇云剪纸已经40多年了,在他的家里,剪纸作品已近万幅,最大的是53张三国人物和70张革命烈士的剪纸,“如果有烈士陵园等机构能相中自己的剪纸作品,我愿意将70张革命烈士的剪纸无偿捐献出去。”

杨先胜:一把棕榈叶编出非遗

合肥市姚公庙附近的一处瓦房,便是杨先胜的家,推开门,窗台旁的木桌上俨然一个动物世界,蚂蚱、蝴蝶、鸟、马……它们都是用棕榈叶编出来的。

为了给我们现场展示绝活,杨先胜拿起一片简单的叶子,在手中随便抽拉,一会儿就“变”出一只孔雀,十分讨人喜欢。

“我是六安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学会了这门手艺,就编到了现在。”杨先胜是包河区“杨氏棕编”第四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常就带着棕榈叶在街头摆摊。

简单的小制品卖5元、10元,复杂制品也不超过200元,他的这门手艺在城市并不多见,“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把这个手艺传给更多的人。”

王先洲:竹竿串起铜钱变身舞蹈道具

在合肥的街头,有时候会碰见这样一种现象,广场舞“大妈”不再是两手空空,而是拿着一根1米左右的竹竿随着节奏敲打肩膀、手、膝盖、脚心等,铜钱会相互碰撞哗哗作响。

走近一看,原来在每根竹竿上都串着铜钱,扎着彩带,王先洲的绝活就是这种叫钱杆舞的非遗项目。

“竹竿要粗细得当,每隔一段打一个6~7厘米的孔。”王先洲今年75岁,可做起这个来显然“姜是老的辣”,只见他三下五除二就将一个齐齐整整的孔打好了。

用手工钻打一些细小的孔,再拿铁丝串上铜钱,在几个孔之间手舞足蹈了一番,王先洲的“宝贝”就做好了,一根这样的杆子大概要花去3个多小时。“钱杆舞还能锻炼身体呢!”王先洲拉来了社区里的大爷大妈做示范。

只见一根串着铜钱的杆子,随着有节奏的运动敲打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铜钱哗哗作响,彩带随风飘扬,“杆子分别敲打在颈椎、膝盖、腰、手、后背等,就像是按摩一样,对老年人身体特别有好处。”

韩正友:一勺糖画出来的大千世界

还记得儿时大街上的糖画吗?一边看一边吃,你拿着“马”我拿着“羊”,感受它们在嘴里一点一点融化。从1988年开始,韩正友的糖画就穿梭在合肥城隍庙、三孝口的街头。

在屋前架起一口锅,等到火炉烧热,他左手扶着铁锅,右手拿着小铁勺,舀起一勺白糖,慢慢抖在铁锅里,温度不断升高,一股香甜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除了白糖外,还要往里面添山芋糖,这样熬出来的糖水就会呈现姜糖色,而且有粘度。”

熬糖水绝对是个技术活,因为要将糖熬成一锅汁。之后,韩正友以糖勺当笔开始了创作。

扬起的糖勺带着糖汁流成线,一会儿工夫,韩正友就变出一幅生动的糖画来,画上是一只斗志昂扬的大公鸡,再将一根竹签黏上,用铜铲轻轻铲起,就成了一件能举着的艺术品。

“5元就能买一个简单的,复杂一些的要10元,以前家里人就靠这个吃饭。”韩正友说,除了十二生肖,蝴蝶、小鹿、飞鸟、游鱼之类的图案都能用糖画出来。不仅如此,韩正友还能制作大型的龙凤糖画,“一般100元一个,因为费时费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