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亿GDP水分 谁来买单?
微声音
取消年货年夜饭 不宜一刀切
亮剑失职父母 才能激活儿童权益
“酒后挪车”被处罚 是一堂普法课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4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万亿GDP水分 谁来买单?

□钱夙伟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万亿。同日,记者统计了31个省份2013年的GDP总量与增速,其中28省GDP总和约为58.9423万亿,已超全国两万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地方数据注水是最主要的原因。”(1月21日《新京报》)

GDP注水,每年无论全国还是地方两会,几乎都是一个“热门”议题。统计造假何以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痼疾,早在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分组审议统计法修订草案时,就有委员指出,这是目前统计法修订草案中统计违法行为处罚过轻,以至于 “要政绩的时候是一个数字,要补助的时候又是一个数字”现象普遍存在。

实际上,即使是被认为“过轻”的处罚,也没有落到实处。《统计法》明确规定对“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然而,如今说假话、虚报浮夸的官员不仅没受到惩处,反而升官晋爵,“数字出官”几乎仍是难以撼动的“铁律”,以至于我们到底还有没有《统计法》,都让人怀疑。

数字注水屡禁不止,其症结所在,正是统计上的弄虚作假没有被纳入法治的轨道, “人治大于法治”还不同程度存在,甚至依然是“刑不上大夫”。据一项调查,《统计法》实施以来,鲜有县级以上的官员受到过处罚。

显然,《统计法》一涉及相当级别的地方官员,就不是执法不严的问题,而是根本没人敢于执法的问题。而地方官员如此,又怎么可能还有《统计法》的地位?于是,政绩造假,比如GDP注水,乃至各省市的数字大于国家,早已让人见怪不怪。

怎么挤干统计数据中的水分?日前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以后将加大对弄虚作假案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显然,只有这样的“加大”动真格地落到实处,比如两万亿GDP水分有人为之买单,“数字”不仅不能“出官”,反而要“丢官”,统计造假才有可能真正终结。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