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素质教育绽放西园小学
2013年4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入、创新、分享、提升
升级版素质教育绽放西园小学

刘春燕 记者 胡龙生
2010年参加第27届合肥市“讯飞杯”中小学信息学竞赛
2009年合肥市信息学竞赛我校喜获团体第一名
徐翰邱同学介绍首届信息节节标创意
哇!电脑的构造原来是这样的
 

4月22日,西园新村小学第二届信息技术节正式开幕了。以“深入、创新、分享、提升”为主题的信息节,内容丰富多彩,方式有趣多样。既有考察同学们计算机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的“键盘输入小能手”比赛,也有表现大家电脑技能和新颖创意的“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电脑动画”比赛等等。

23日下午,第二届校园信息技术节如火如荼地开展,该校举行了三、四年级学生电脑绘画比赛。据了解,本次电脑绘画的主题有:“我爱环保”、“我爱家乡”、“我爱动物”,孩子们从这三个主题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电脑创意绘画。

校园信息节是西园小学信息特色的浓缩,是该校办学特色的呈现。作为首批“合肥市特色学校”,近年来,“打造数字化校园,创建现代化学校”,教育信息化为西园新村小学师生自主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实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升级。

科普氛围覆盖校园每个角落

在西园小学,教育信息化衍生出的科普氛围覆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校长朱莉萍的眼中,创新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次颠覆,她认为创新教育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关键要大力营造每位师生都能参与其中的氛围,并且要让孩子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

靠活动促发展,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专人开展训练和活动,为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条件和空间。针对少数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同兴趣爱好,成立电脑网页、电脑动画和程序编写的课外兴趣小组。一系列为孩子们设计的活动之后,孩子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明显提高,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2012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4月1日,第十九届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葡萄牙、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参赛。此次中国代表团排出18支队伍,共50多名参赛选手。通过技能测试、封闭答辩、知识问答等环节,西园小学丁一、王恩泽、纪永靖3名同学从众多国际选手当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取得的这一切成绩并不是偶然,而是该校在长期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去年开创的校园信息技术节更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西小,孩子们有自己的科技活动基地,他们开设科学制作室,开辟校园航模橱窗展,开设红领巾电视台科普剧栏目,利用教师博客师生共同交流科普话题,形成了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学校的科普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蓬勃开展,已形成了点面结合,人人参与的特点。西小学生的作品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科学幻想画、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竞标赛、全国青少年遥控车模竞标赛中该校参赛学生填补省内三项空白;航模队连续6届蝉联合肥市比赛团体第一、两次省赛第一;机器人竞赛获省赛第一、二、三名各1个,市赛第一名2个。

教师博客擦出思想火花

西小致力于打造一个精彩无限的数字化校园。2010年暑期,该校的校园网进行了改版,新网站隶属于合肥市蜀山区教育信息中心局域网。整个网站版面美观大方,色彩鲜明,运行速度流畅。校园网从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角度设置了各种栏目,涵盖了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各栏目内容丰富、真实、科学,与网站主题联系紧密,能展示独有、独创性内容,动态内容能实时更新。

据朱莉萍校长介绍,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光纤20兆到网络控制中心,百兆线缆到桌面的校园宽带网络并配置了2台服务器,分别用于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服务。每个办公和教学场所均有网络终端模块,只要有教学需要,将计算机接入即可实现高速上网。学校建设有单人单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2个,可以同时容纳134名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和网络浏览。多媒体教室2个,有投影机、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演示设备,用于对外开放的公开课使用。虚拟教室和虚拟图书馆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师生浏览和下载,校园网各讨论区可供师生自由交流,家长可以通过家校互联平台与老师实时沟通,网上自动化办公和管理系统让教师事半功倍。

教育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革命,是打造升级版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当“博客”这个名词跳入人们的视线时,该校教师再次大胆创新,2009年年初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学习发展共同体——课题博客群。西小教师博客群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市、区教育部门各级领导热切的关注和充分的肯定。全校100多位教师都在博客群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并及时更新。博客群的首页上栏目设置非常丰富,既有教育视角、课题研究、论文叙事、案例反思等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栏目,也有生活随笔、心灵氧吧等个人感悟,细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常常被感动。那里洋溢着真情,流露着快乐,蕴含着思想。

搭建网络平台是提升教师教研水平的重要方式。学校近来积极利用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探索依托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教师教研新领域,构建了教师教研的网络立交桥模式,在促进学校教研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进一步拓宽教科研渠道,发挥优质教师资源,2011年西小还开通了“精品课视频网站”,网站上所有的课例视频均来自于该校教师。网站的开设不仅为教师的教研搭建了交流平台,网络课程更让广大家长和学生受益,使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听课学习。

校本课程关注教师个性

“只有从三年级开始,学生们才会有信息技术的校本教材,一二年级这块存在着空白,但在我们学校,目前已经自行完成了低年级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西小信息技术老师张俊介绍说,学校要真正地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校本教材开发上下工夫。校本教材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根本方法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张老师告诉记者,西小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入口,实施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开发学生的潜能素质是他们开发校本教材的最终目的,为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与此同时,学校充分的认识到教师的个性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举足轻重,因此,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更加注重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充分挖掘老师们的专业特长。“校本教材的开发并不排斥学科外教师。我们打破学科界限,引入多名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师到校本教材编写和实践中来,多次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大赛中获奖的老师均加入了校本教材的编写,在校本教材中充分体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点,成效十分明显。我们还加强校本培训,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普及性培训,如博客培训、课件制作培训、中电一体机培训等。通过整体规划、全员参与、分层递进的培训,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副校长钱梅娟说。

此外,为了更好的开发校本课程,升级教师教研水平,西小承接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自然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方式变革与绩效研究》,省级课题《纵横信息数字化优化小学生写作过程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最近整合点的研究》等课题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整合的研究》获得优秀课题奖,成果论文被评为安徽省“一等奖”和国家级“二等奖”。

“校本教材的编写最终是要落实到教学中去的。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引导、组织和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朱校长说,我们的教学组织要多样化,不要一味地活动化,也不能纯粹地学科化,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应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尽量考虑和其他学科以及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整合。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西园新村小学将继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努力创建出一流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全方位、高水平实现数字化学习、教学和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打造升级版的素质教育。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