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车”信任危机 志愿者不必气馁
“再穷不能穷干部”源于特权意识作祟
公开代表联系方式: 博弈需制度解围
下一篇4 2013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红头车”信任危机 志愿者不必气馁

 

王震

今年年初,合肥市开展了严厉的“黑头车”打击整顿行动,使“黑头车”在街头猖獗的现象得到了遏制。与无证经营的“黑头车”相对,省红会推出了免费的“红头车”志愿车队服务,但记者调查发现,“试行”了一段时间的“红头车”,至今仍未取得多数市民的信任。(本报今日11版)

车站乘车难,“黑头车”又时不时冒头宰客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按说省红会发起的“红头车”志愿者服务,堪称为破解这道难题的“及时雨”;然而,就是这么一项颇具创新性的公益行动,居然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其实只要联系一下各种车站“打车”骗局,就能理解市民和外地乘客对“红头车”的警惕了。这种事摊到我们自己头上,恐怕也会先想一想,“免费的午餐”会不会有诈?他们拒绝志愿者提供的服务,完全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虽然让人无奈,却是社会诚信缺失导致的正常反应。

明白了这个道理,“红头车”的组织方和志愿者就大可不必灰心丧气了。既然是做公益,我想不妨把功夫下足。首先组织方要加强对“红头车”的宣传。本地媒体应当主动介入,为市民和外地来肥的客人介绍清楚情况,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除了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让“红头车”志愿服务成为常态,还应该防范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交管部门要加强对“黑头车”的查处,严防仿冒红头车现象出现。组织方省红会也可以通过设置公益标示等方式,增强志愿车辆的识别度。

另外,公益固然值得提倡,但远非解决车站乘车问题的根本之策。如何改善车站周边的交通拥堵现状,让更多合法运营的出租车愿意入站载客,更需要相关部门思考。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