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 只为莫言
2012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千言万语 只为莫言

记者 张亚琴 周玉冰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界自然为之沸腾,不,是整个中国为之沸腾。几乎所有热爱文学的人都在这一夜变得兴奋。大家都有话要说,这其中也自然少不了安徽作家的声音。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贺 辞

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莫言的获奖,表明国际文坛对中国当代文学及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希望中国作家继续勤奋笔耕,奉献更多精品力作,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 

2012年10月11日 

对人态度很谦和

季宇(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第一次见到莫言,是在参加全国作协会议的时候。对待每个人,他总是表现得态度很谦和。莫言来过安徽几次,有一次,是几年前他还在《检察日报》工作时,来安徽参与一个有关检察院方面的电视剧的策划。

这几年,他的作品不断被翻译为各种语言,在国外流传开来,影响非常大,很多世界级的著名作家都很推崇他的小说,比如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在当代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中国作家获得这样的世界性荣誉,对所有热爱文学的人都是种激励。一个莫言,足以引起大众对中国文学全新和更深的关注。比如说,在他没获奖之前,我看到安徽图书城开设了莫言作品专柜,不少读者来咨询买他的书。

诺贝尔文学奖最看中作品的个性,而莫言的作品个性化非常强,内涵丰富,极具想像力,语言也富有激情和张力,给人以非常大的冲击力。

作家要坚持人文思想

苏中(著名评论家、原安徽评论家协会主席):莫言获奖是值得祝贺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华人华语的荣誉。莫言是真正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他的作品我很早就关注,早起的中短篇、后来的长篇,一个整体感受是继承了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但有创造,借鉴了西方的文学思潮。

当前的中国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经济社会,许多年轻作家免不了很浮躁,生活积淀不够。莫言坚持自己的路,以平静的心扎入生活,这一点很重要。这告诉我们,一个作家要耐得住寂寞,要追求生活积淀,坚持人文思想很重要。

世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肯定

许辉(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与莫言一起进行过笔会等文学交流活动。去年,我担任矛盾文学奖评委,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所以,我对莫言,尤其是他的作品还是很熟悉的。

莫言小说的叙事能力很高,比如大家熟悉的《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等。他的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属于写实主义,但不是传统的写实,而是放眼世界,融汇了西方的写作经验,结构也好、题材也好,每一部作品出来都有突破。比如《蛙》,运用夸张、变形等创作手法给人感觉别具一格。

文学反应生活是复杂、综合的。莫言的获奖,不仅是对他一部作品的肯定,而是对他几十年来创作实践的肯定。更是西方文化、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乃至对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的肯定。

获奖是实至名归

许春樵(安徽文学院副院长):总算实至名归了!首先,他的作品在欧洲的影响力很大。其次,他的作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特征。

莫言对中国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具有革命性的贡献。应该说,他是标志性的人物。

西方文学的先锋语言、叙事感觉和民族特质的相融,是莫言作品的最大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用在他身上越贴切!多年以来,他不计得失,不追名逐利,对文学的态度和文学精神从没动摇。

莫言的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极具个性,莫言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对从事写作的中国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对坚持文学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最大的鼓励!

名家微言

@潘石屹:多年前,我请莫言吃饭,吃云南菜。正吃饭时,莫言接到从日本打来的电话。《檀香刑》要翻成日文,日本编辑发现“凌迟”的500刀,书中少写了3刀。让莫言在小说中再加3刀。这是我难忘的一幕。再次恭喜莫言。

@葛红兵:发表了博文 《文化大国的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 ——十三年前的1999年,我在湖北大学工作的时候,我和刘川鄂搞过一个排行榜,当时,我们就觉得,中国作家,最有希望获诺奖的,莫言是其中之一。

@胡野秋:今晚关键词:诺贝尔+莫言。确实应该祝贺莫言,毕竟一层窗户纸被捅破了,会给中国文学带来正能量,也会缓解国人的“诺贝尔焦虑症”。但接下来的文坛集体狂欢就免了,别以为中国文学就此登上世界殿堂,距离还在那儿,从关注物质世界到关注内心世界,作家的路还正长。中国文学环境的改善更是遥遥无期。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