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新规严苛些 制度执行完善些
“报假警” 不能只是“虚惊一场”
吐槽“天价幼儿园”不如关注平价幼儿园
“民工版答记者问” 讨薪的心酸和心痛
侮辱环卫工让一个城市蒙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报假警” 不能只是“虚惊一场”

张玉胜
 

有媒体报道,10月8日晚,南京一名女子在一家银行ATM机取款后被尾随的2名男子抢劫并割喉。而据当地媒体最新消息,女子深夜“被割喉”案现已告破。警方初步查明,该女子因购买彩票导致债务纠纷,并欲以自残行为报假警欺骗警方。(今日本报07版)

在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社会稳定任务繁重的今天,“报假警”的严重社会危害不容小视。其一,假警电话大量占用了警方有限的线路资源,严重干扰了警方的正常调度,使一些警情电话打不进来,耽误了事故的处置,导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受到危害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其二,假警电话加大了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的接出警工作量,影响了接出警的工作质量,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其三,随着媒体和网络的跟进传播,由“报假警”传递的“假新闻”极易造成舆论误导和社会恐慌,就本案而言,该女子“抢劫割喉”的假案,无疑会为此类恶性事件再添案例,给公众的脆弱神经再施压力。因此,对这种害人不利己的恶作剧的制造者,必须依法严惩。

同时,媒体从业者也应当从这起“报假警”中汲取教训。从南京警方的紧急辟谣可以看出,所谓“南京女子被割喉”案的新闻报道,事先并未求得警方的证实。这种一味猎奇、以讹传讹的报道,虽满足了新闻“及时性”要求,却背离了“真实性”原则,是明显有违职业道德的不负责态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