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昨集体晒“三公经费”
三沙市启动海事管理工作
干部办升学宴敛财可撤职
中国网民数量达5.38亿
下一篇4 2012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央部门昨集体晒“三公经费”
百姓如何评价?账要细更要看得明白
 

据新华社 随着中国地震局19日零时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决算书,备受关注的新一轮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正式拉开大幕。这是继去年之后,中央部门第二次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等信息。百姓如何评价?未来我国“三公经费”公开之路将如何完善?

今年“三公经费”公开有何看点?

与去年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持续时间较长相比,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选择在19日集体亮相,这不仅彰显了我国推进预算公开的坚定决心,也成为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的看点之一。与去年一串串让人费解的数字相比,今年中央部门公开的“三公经费”内容更加细化,很多部委详细列出了去年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车辆购置数及保有量,还有公务接待情况。

以国土资源部的账单为例,该部详细列出了去年3535.78万元“三公经费”的去向。在因公出国(境)费用中,该部门共安排出国(境)团组233个,其中,考察团组135个,培训团组16个,参加各类会议团组82个,共484人次。我们也可以看到,该部去年末一般公务用车保有量277辆。

在财政部公开的决算中,因公出国(境)的开支内容细化到具体的会议、活动、谈判或考察,公务接待费用也详细列出了涉外公务接待的具体名目。

百姓感受“三公经费”面面观

随着中央部门的经费账单陆续公开,迎来的是公众的一场热烈讨论。今年的“三公”账单,百姓看懂了吗?是否满意?

在迅速升温的网友评论中,有些网友说,“何时能从这些账单中看到每一笔支出?”“一次次的出国考察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钱花的是否必要?花的是否合理?”“花了这些钱起到什么效果?”公众更期待能看懂这些数字背后的深意。

也有一些理性的网友希望“三公经费”规模有所缩减:“能公布是个进步,希望以后能省则省。”“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区分。”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

未来“三公经费”公开如何完善?

一位深圳的网友表示:“各部门仅仅是公开,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

今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细化公开的内容,尤其是细化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并明确省级政府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白景明指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政府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更深入细致地向公众解释每一笔钱是怎么花的,同时也要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审计部门、人大和公众等各渠道的监督作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