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少年手拉手· 安利阳光成长计划”项目启动
教研之窗
合肥市金融学校与肥东县教体局 开展支教研讨会
守望温暖
3上一篇 2012年3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守望温暖
浅议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实验小学 刘蕊
 

谁在那山上守望

祝福你远去的背影

谁在那山上期待

卸掉你奔波的苍茫……

看到这首关于留守儿童的歌词,心灵为之震颤。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在我们这个学校,我的这个班级就有在守望与期待的孤独的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虽然现在农民工的待遇得到了提高,条件好的把孩子从农村寄居到了县城。但是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中,亲情的缺失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自卑。转入县城的留守儿童,虽然学习条件稍微得到了改善,但是跟城里孩子相比,各个方面还是差别很大。如家庭教育跟不上等。

令我感到无奈的是:留守儿童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却又在留守儿童中出现了新的群体——“洋”留守儿童。他们一般被父母带在身边,在其父母打工的所在城市入学。但是上了几年之后,由于户籍的问题,他们不得不转回家乡读书。他们既不是纯粹的留守儿童,也不是融入都市的孩子。由于他们在城市度过了学前生活,学会了方言或普通话。他们没有在家乡生活过,虽然是家乡,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陌生的地方。语言及生活习惯的不通,使他们陷入一个很难适应的而又很无奈的境遇之中。

而这些“洋”留守儿童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的“洋”留守儿童,另一类是假“洋”留守儿童。真正的“洋”留守儿童是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入学,上的是跟当地孩子一样的政府学校,受到一样良好的教育。而假“洋”留守儿童是指跟随父母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入学,但是上的是私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都是跟随父母生活在大都市,但是他们受的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上正规的政府学校的孩子转回来后,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甚至生活习惯都表现良好。而假“洋”留守儿童转回来插入班级后,就为原来班级垫了底。加之他们被父母从远方送了回来,亲情的忽然缺失,导致他们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甚至会郁郁寡欢,让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

我的班级有个留守儿童,就是由于户籍问题被父母送回来的。他的父母给他在城里租了房,让其奶奶照顾他的生活。记得有次写作文《我的妈妈》,要求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他在文中写道:“我妈妈每年都给我寄回很多好吃的零食,还给我寄回很多漂亮的衣服。当我收到那些礼物后,晚上我会把它们放进被卧里,想从这些礼物中寻找妈妈的气息。搂着这些礼物,贴近它们,仿佛贴近了妈妈温暖的怀抱。”我批改的时候鼻子很酸很酸。孩子的作文写得很棒,但是就缺了要求的外貌描写。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外貌描写啊,他说:我几年都没有见过妈妈了,记不得妈妈的样子。当时我的心像被什么揪住了。我不知道怎样去抚慰他,不忍去看孩子那孤寂的眼神。心痛!

虽然国家要求各级政府和学校把 “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常抓不懈。各村都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但是这些很多都流于形式。

我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了一些措施:如亲子间保持电话联系,根据孩子表现,让家长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让城里孩子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照顾他们。在安全上,多提醒;在生活上,多帮助;在心理上,多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怀。就让我们一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吧,使他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情怀吧。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