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别样红
2012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文明之花别样红
我省“全国文明县城”县委书记访谈
记者 王涛 文/图
 

编者按

文明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了这一张文明的“名片”,江淮大地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止。大家在强烈的忧患意识、追赶意识的驱动下,按照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高点定位、自我加压,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将文明创建当成最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来抓,一个个昔日的“丑小鸭”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市民心中的“小天鹅”。今日,本报推出我省七个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的县委书记访谈,共享他们的文明县城之路。

铜陵县委书记黄学龙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荣获首届全省文明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之后,2011年,铜陵县又成功蝉联第二届全省文明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

“是文明创建让铜陵县这座江南小城长大了、增高了、变美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要归功于文明创建。”面对记者的采访,铜陵县委书记黄学龙充满自豪地说。

在黄学龙看来,“文明创建看似虚招,实则是最大的民生和民心工程。”五年来,铜陵县始终坚持从群众盯得最紧、问题最多的地方抓起,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旧城改造,兴建了景湖湾、金泰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将昔日的棚户区、臭水沟改造成一个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精品小区和商业文化区。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展望未来时,黄学龙说,一个文明和谐的县城,就是一个适宜创业发展、适宜生活居住的县城,就是让市民充满自豪感、归宿感、幸福感和认同感的县城。

繁昌县委书记汤春和

突出“三个重点”打造“三个品牌”

繁昌县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全省文明县城。该县县委书记汤春和说:“文明创建是一个不断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新起点、树立新标杆、强化新措施,突出‘三个重点’,打造‘三个品牌’,不断把文明创建工作推向深入,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个重点”即重点加快城市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管理、重点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三个品牌则是微笑服务、乡村少年宫和红色爱国基地。继续在全县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中全面推行“一笑、二礼、三声、四有、五心”服务模式。围绕“让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受惠”目标,进一步加快乡村少年宫建设,使其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阵地。依托渡江第一船登陆点、新四军三支队纪念馆和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努力提升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力。

歙县县委书记胡仕圣

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日前,中央文明委通报歙县继续保留为全国文明县城。

该县县委书记胡仕圣告诉记者:“我们将坚持建管并举,优化人居环境。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一手抓古城保护开发,一手抓新区拓展提升,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广大市民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产生活环境。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绿化亮化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推进亲情化执法。”

此外,改善民生也是歙县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胡仕圣说:“要以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作为‘第一信号’,真心实意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两节将至,我们将开展送温暖、送爱心活动,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文化事业,打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民俗文化之乡’等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徽墨、歙砚、徽派盆景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产业。扎实推进‘平安歙县’、‘法治歙县’创建活动,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芜湖县委书记何友旺

文明创建活动也是民心工程

2011年,芜湖县获得首届“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殊荣,蝉联第二届“省级文明县城”称号,荣膺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桂冠。

芜湖县委书记何友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顺民心、合民意、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何友旺说:“我们要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为载体,大力开展‘绿化建设年’活动,用两年时间再造5万亩苗木林地,重塑芜湖县‘苗木基地县’品牌,打造‘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好芜湖县。同时,还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不断完善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狠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并把创建视角向广大的农村延伸,打造文明魅力乡村。”

“我们要把创建与推进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大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建设。”何友旺告诉记者。

肥西县委书记陈晓波

让创建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居民

2011年,肥西县一举实现了由全省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先进县到全省文明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的“三级跳”。

肥西县委书记陈晓波说:“全国文明县城既是一块饱含辛勤与汗水的‘金字招牌’,也是一项需要倍加呵护与珍惜的荣誉,更是一份需要不断付出的责任。”

陈晓波说:“我们将坚持创建惠民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把文明创建作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来抓,让创建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对于下一步的工作,陈晓波表示:“肥西将重点抓好城区骨干路网、水电气热、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公交客运站、文化图书档案馆等建设,持续推进街道和农贸市场整治、水环境治理、城中村改造、绿化、亮化等,不断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发展承载力。同时,大力提升机关服务效能,把办事依法高效作为创建成效的重要评价内容,创建成果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霍山县委书记陈俊

新内涵文明 打造大别山明珠

去年,霍山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和第二届全省文明县城称号。

霍山县委书记陈俊说:“我们要努力实现‘从文明创建向以文化人、从城市文明向城乡一体文明、从创建文明向惠民育民、从阶段整治向精细化管理’的‘四个转变’,着力打造‘一流的现代城市、一流的创建品牌、一流的市民素质’‘三个一流’,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将文明创建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着力建设一流的现代城市,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县城建成区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一流的创建品牌,壮大志愿服务新品牌,设立志愿服务保障资金,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机制化、常态化。着力培育一流的市民素质,充分利用县内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营造“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良好氛围。

凤台县委书记姚多咏

富民为核心 幸福是目标

2011年,凤台县获全省第二届文明县城、全国文明县城。

凤台县委书记姚多咏告诉记者:“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创建工作,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努力把凤台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凤台。”

以富民为核心,加力转型发展,夯实创建之基,让经济更快发展、人民更加富足。

以幸福为目标,给力民生工程,筑牢创建之本,将增收的财力优先投向民生领域,拓宽县级民生工程范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文明为导向,致力文化发展,铸就创建之魂,提高全县人民文明素质。

以机制为保障,全力创新管理,把握创建之要,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大创建工作格局,在市民言行文明、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良好、各类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完备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