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菜
家乡话
小镇时间
爱的索取
下一篇4 2012年1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私房菜

万木春
 

用一夜春雨梨花开来描绘合肥大街小巷,甚至居民楼里出现的私房菜,而不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是因为春笋具顽强的生命力,而私房菜更像春雨后的梨花被洗涤后不知能留几许。

私房菜源于何时难以考证,有说追溯到清末光绪年间。据说祖籍广东的世家子弟谭瑑青,祖父辈都当官并好饮好食,其父谭宗浚把家乡粤菜混合京菜成谭家菜声震北京。后来家道中落,谭瑑青坐吃山空,便由家厨或妻妾做拿手的谭家“私房菜”帮补家计,宴设家中,每晚三席,须提前三天预订,最盛时订位要等一个月。更有香港影片《食神》的渲染,使内陆同胞看到了商机。这些年来最有名的还属北京的厉家菜。厉老爷子的祖父曾是慈禧太后的内务府大臣,兼管理御膳房,因善于记录和总结,经其手的御厨那点家底(如今叫知识产权)都被无偿学去,也成就了今天的“厉家菜”。厉家菜的品牌也是由名人炒出来的,像外国使节、总统等,如美国前财长吃了厉家菜后赞不绝口,当场掏出一美圆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赠予厉家。要知道美国财长是从不在美圆上签名的,何况一美圆是他一年的年薪(美财长只拿象征性工资)。私房菜从此声名远扬,成了利润的追逐点,遍地开花。

实际中国文化那么源远流长,民间家传做菜的高手不乏其人。多数人有一两道看家本领的菜,家里来贵客时才会“露一手”,有很强的私密性,而且做菜的要花很多时间和准备,才能让食者感到“匪夷所思”。如合肥就有一老太太专做“香煎鱼”,选的是2两重的野生活鲫鱼,用温火煎至金黄,关键是鱼肚里和外面的配料非常讲究,煎鱼更讲究,所以一上午才做一盘,吃的人无不叫绝,这才是“真功夫”。若干年前合肥第一个挂出私房菜的店我就去了,吃后印象中六个字“价吓人,菜伤人”,果然没有多久这家店关张了,这也应了古人诚不欺客之教诲。实际上合肥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在家里做私房菜,应朋友之邀尝了一回,觉得还是有些功底的,最少有两道菜让人回味无穷,一道是鸡汤丸子,一道是五福闹海。所以那天为找到这样一个好吃的地方,大家一高兴全喝高了。过了一阵子相约再去,已经人去楼空,甚是惋惜。以后去所有的私房菜馆都没有一点感觉,只剩对什么人都开私房菜馆勇气的“敬佩”。如今餐饮界的朋友还经常约我去品新开的私房菜,我一概谢绝,因为真正私房菜必须是:真“材”加“食”学,那些卖噱头自称私房菜的只不过是客串了一下家常菜而已。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