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的“坎儿”到底卡在了哪
2011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小企业成长之“痛”
融资的“坎儿”到底卡在了哪

记者 何爽
 

“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年年提,但依然未得以有效解决,反而在今年愈发突出。由于受原材料与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需求放缓与国内货币政策趋紧等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

虽然近来不少银行纷纷走上转型道路,大力推进银企对接业务,但仍有很多中小企业“一贷难求”,急需“解渴”。这其中,因贷不到款资金链条紧张矛盾凸显,进而被迫转向高利率民间借贷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症状一:

企业资金链脆弱 缺乏风险“免疫力”

信贷总量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经营构成了压力,但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并不存在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的主要原因,与其自身的资金链脆弱,缺乏风险‘免疫力’有着必然联系”。

在通胀预期较强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原材料、人工成本、能源成本和融资等各种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了其融资需求的快速增加和融资成本的不断攀升。

同时,由于市场原因,中小企业很难将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转嫁给产业链的上下游和消费者,造成了企业的赢利水平、内部积累和内源融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增加了中小企业对外源融资特别是银行贷款的需求。

安徽华茂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纺织行业一直都处于微利水平。一方面,很难通过相应地调整产品价格来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纺织企业在“保利润”和“保客户”之间做着艰难抉择,不惜一切避免牺牲利润保客户的高成本做法。在上述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可想而知。

三季度以来,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陆续出现。无论是原材料供应还是产品配套,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都是密不可分的。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会以种种形式向大中型企业传导,若不能恰当有力地处理好中小企业资金链危机,势必会对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症状二:

银企信息不对称现象频现

企业有需求,银行有需求,两者却无法顺利对接上,中间缺的究竟是什么?信贷压缩了部分银行额度,民间融资利率难以承受,小微企业发展无路可走。许多企业、银行和投资机构越来越发现,不解决信息对称问题,融资难就无从解决。

据统计,安徽省银行业到目前给小企业的新增贷款同比增长已达56.67%。“不是我们银行不想贷款,实在是找不到合格的贷款企业。”面对中小企业的诉求,不少银行机构诉苦道。而在这种情况下,更是进一步制约了其融资发展。

现在出现一种现象,许多银行出于风险等考虑,宁愿将资金贷给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也不愿意向中小企业“雪中送炭”。“这逼着企业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有的年利息动辄15%或是高达24%,这让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不堪重负。”某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即使是能贷到款的中小企业,也难以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省经济运行处处长汪小建在近日合肥市庐阳区专场银企对接会上表示:“融资难是企业发展很大的障碍,很多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利率是银行的3~4倍,而企业的利润最多是10%。政府现在给企业的补贴是银行同期利率的30%~60%,担保公司方面的利率,由政府补贴50%,主要补贴给急需融资的中小型企业。”

症状三:

中小企业发展普遍面临“四荒一高”之困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先后遇到各种不同问题的困扰。2008年的融资问题,贷款难;2009年的市场问题,出口订单锐减;2010年的用工问题,普遇“用工荒”。从我省情况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四荒一高”,即:“钱荒”、“电荒”、“用工荒”、“地荒”和生产成本高。

安徽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发文指出,对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困难当属“钱荒”。据调查,全省约有30.2%的中小企业存在融资困难,25.4%的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紧张,贷款需求满足程度低。

此外,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多为抵押贷款、担保贷款或民间贷款,融资成本远远高于基准利率。如凤台县新建工贸公司的担保贷款利率高达2分,有些企业甚至还有更高的付息。

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分析指出,中小企业钱荒与其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紧密联系。即使已成立的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规模也较小,商业性贷款担保机构发展较慢,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融资渠道仍然较窄。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更愿意接受担保贷款,因此,如何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担保亦是目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症状四:

宏观紧缩性调控政策“雪上加霜”

据有关数据统计,虽然2011年上半年我省新增贷款同比增长了20.5%,但仍分别比上年末、今年3月末下降2.7、1.5个百分点,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进入11月,16家上市银行今年三季度成绩单也已全部“张榜”,净息差收入依然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推手,究其原因,当前货币政策紧缩、贷款额度收紧,则进一步造成了市场对信贷资金供不应求的局面,给予银行议价空间。

芜湖恒鑫铜业集团上半年经营报告中提出,由于国内为应对通胀采取了金融紧缩政策,导致企业融资异常困难,融资成本增幅较大。“上半年账务费用增加88万元,主要就是年初央行两次加息及银根紧缩下利率上浮所致。”

恒鑫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面临企业负担中,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剧增,央行在半年内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从紧政策,给公司原料采购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

症状五:

非正规融资渠道干扰严重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外部融资的正规渠道融资受到的约束却在加深。

“中小企业在正规渠道无法融资的情况下,部分小企业不得不转过来向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再加上今年以来,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宏观的银根紧缩政策也进一步缩窄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非正规渠道融资不受监管,本身风险很高。这些弊端中小企业其实是知道的,但为了生存却不得不选择这条路。“就像纺织业,利润薄,光是棉花成本就占到总成本的70%左右,成品的销售率为17%,收入产出比严重不对称。”

目前,安徽的中小企业仍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作为竞争主要武器,很难支撑高成本的融资。但是,中小企业又希望能够通过这种非正规的融资渠道,来缓解融资难题。“这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