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千年寻运河
2011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梦回千年寻运河
讲述一个大运河申遗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祝亮
隋唐大运河安徽段出土的国家级文物
 

不久前,《大运河遗产安徽段省级保护规划》正式出台,我省欲投资近亿元重现千年前的运河风光。可以说,运河热,已经在安徽热得发烫。近日,记者来到淮北市重走运河故道,找寻运河发掘、申遗见证人,为读者们讲述一个大运河申遗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修路挖到了隋炀帝行宫?

现在,提到隋唐大运河,大家都知道大运河的通济渠流经我省。但在新世纪以前,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大运河的具体地理位置,甚至鲜有人知大运河还曾流经我省淮北市。隋唐大运河遗址究竟如何在淮北被发现?

“1998年,修筑宿永公路时,发现很多唐宋时期的古瓷。为保护这些文物免遭盗窃,文物工作人员经常巡视这条被当地百姓称为‘隋堤’的公路。当公路修到淮北柳孜村时,当地村民在拆除房屋时发现房基下有摆放整齐的一块块石条,于是一块又一块的石条被挖出来,取了一层又一层,总是取之不尽,石块继续向东南延伸,村民感到不可思议,越传越神,有说挖到隋炀帝的行宫,有说挖到古墓……”淮北市博物馆的杨建华至今回忆起来,仍然热血沸腾。

挖出十大考古发现

1999年5月4日,由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驻柳孜村。挖掘人员继续挖掘,当年5月底,挖到了底部,经测量石体高5.5米,通过分析地层及其包含物,研究出石体的建造年代为北宋早期,使用时间约100多年,到此,发掘任务似乎已经完成了。因为石体的长、宽、高、建造年代、废弃年代都已清楚。这座石体有什么用?如何建造的?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向下挖……

6月2日,当挖到6米深时,民工说挖到沉船了。剥开船帮上的沙土,果然是两条木船侧卧在泥水里,一条是十多米长、宽近两米的独木舟,内有大量核桃和一件完整的黄釉坛;另一条是木板船,内有开元通宝、黄瓷碗、白釉盘口瓶残件等。

据悉,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有关在古运河上发掘出唐船的报道,这条船堪称全国第一!为“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船只被埋可能因为黄河泛滥

淮北市广电局退休干部薛金为当年作为电视台记者也全程直击了整个发掘和后续工作。薛金为告诉记者,当时其实发现了共5艘木质古沉船,但另外3艘严重损毁或炭化。“当时有专家分析认为,码头附近仅两个探方就发现这么多沉船,沉没前必定突然受到某种强力所致。可能是因为黄河泛滥,洪水快速漫过河北岸高6米、宽40米的堤坝,从上而下,将河道内停泊的船只一次性从北向南冲撞后翻沉。

考古专家也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运河考古中一次性在同一河段发现如此众多的沉船尚属首次。同时,在柳孜遗址公路改造建设过程中,还出土了隋唐宋及金元时期完整的及可修复的精美陶瓷器1650件,瓷片10多万片,涉及窑口20余座。”

千年古船重见天日

唐代古木船的保护是世界级尖端课题。被发掘出来后的古木船,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去保护它们。“当时的淮北市博物馆一班人马没有任何经验,他们不分昼夜地守候陪伴在古船旁边,精心服侍、保护它们。从两位‘千年客’拆去包装时起,工作人员就开始用毛刷等工具为它们轮番‘洗澡’、‘除垢’、消毒杀菌、包裹塑料床罩等。像这样整体保护过程,每天不少于4次。”

薛金为说:“经过4年多的精心保护,两艘古木船及部分残板的脱水防腐工作已基本结束,而独木舟因舟体较厚仍需继续进行脱水保护。此时,新建的淮北市博物馆一楼大厅内,已为木板船和独木舟建好带有防护玻璃罩的展位。当年秋,即古木船出土5周年之际,它们被移居到博物馆漂亮的大厅内‘定居’,边展出边护理。”

据淮北市政协常委郭宜中介绍,在第一次发掘过后整理出大批瓷器等文物基础上,今年年内计划将对柳孜运河码头进行第二次发掘。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