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精神代代继承
2011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革命精神代代继承
小甸镇正着力恢复革命遗址原貌
记者 宁大龙 文/图
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
小甸集特支纪念碑
革命烈士纪念塔
 

小甸,不仅建立了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而且,涌现不少英烈,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曹门三英烈”。

小甸镇政府也正在积极争取支持,恢复革命遗址原貌,让革命精神在这块土地上延续。

革命遗址增新颜

由于缺乏保护、年久失修,小甸集特支革命遗迹,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

但幸运的是,1993年6月,由革命英烈曹渊之子曹云屏、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锐共同发起筹资,在原小甸集特支遗迹的隔壁,兴建了寿县革命烈士陵园。

革命烈士的陵墓和纪念塔矗立在陵园中间,纪念塔高23米,寓意就是为了纪念1923年成立的小甸集特支;而陵园陈列室则分布在陵园的旁侧,室内陈列着30多位著名革命烈士的照片和他们的光辉事迹。

小甸集特支遗址将恢复原貌

如今的小甸集特支遗址展现给我们的只有一块孤立的石碑,任凭着风雨的打击,这块石碑依然伫立在那里注视着这个古老的小镇沧桑变迁。

小甸集的革命遗迹资源,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小甸集特支、曹渊故居能否恢复原貌?记者采访了小甸镇分管旅游的刘镇长。

刘镇长介绍说,目前,镇里正在申报国家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省级红色旅游乡镇。希望可以借助国家的资金,逐步建设、恢复镇里的革命遗迹。

刘镇长还介绍道,虽然项目审批需要时间,但是镇里准备先行筹集资金,将小甸集特支和曹渊故居,在原址的基础上,按照原大小进行恢复。“最迟年底,我们就将开始对革命遗迹的恢复工程,让革命精神代代传下去。”刘镇长说道。

链接:曹门三英烈

小甸集出了曹门三英烈——曹渊、曹云露、曹少修。他们以光辉的事迹铸就人们心中的丰碑。

曹渊,1902年出生于寿县小甸集曹家岗。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曾经担任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等职务。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1926年9月5日的武昌战役中,曹渊奋勇战斗了一夜,天快亮时,他立在一个小土包下,给叶挺团长写战斗报告,不幸头部中弹,血洒武昌城。

曹云露是曹渊的侄儿,早年投身革命,1939年在湖北浠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

曹少修是曹渊的二哥。他参加过当地讨袁、抗日、解放等战争。1947年9月30日,返乡的他遭到逮捕,敌人软硬兼施,劝其让儿子曹云鹤投降,他坚决不从。就义前,他叫看守拿来纸笔写到:“吾弟渊,为革命而死;吾侄云露,亦为革命而死;今吾亦死,一门三烈士,足以光荣吾门庭。”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